皇上聽了,連稱有理。
【生活悟語】
我們每個人都有一雙耳朵,他們的功能就是為了聆聽,但是有時候我們常常為了表現自己、不顧一切地訴說和指責,而忘記了傾聽。殊不知,傾聽是一種責任,一種禮貌、一種修養,隻有學會用心傾聽時,我們才能夠真正的聽懂別人的聲音,融入的最真實的世界與靈魂,才能夠和別人成為真正的朋友。
【課本鏈接】
《語文》(人教版)八年級上,第2課《蘆花蕩》研討與練習
樂於助人你將得到更多
你要記住,永遠要愉快地多給別人,少從別人那裏拿取。——【蘇聯】高爾基
我是廣大勞苦大眾當中的一員,我能幫助人民克服一點困難,是最幸福的。——雷鋒
【生活故事】
助人者自助
有這麼一個人,在他活著的時候,非常自私,從來不喜歡幫助別人,因為他認為那樣對自己來說得不到什麼好處。當他死後,他的靈魂被投入了地獄。
在地獄裏,他發現那兒和人間幾乎一樣,既有睡覺、工作和玩樂的地方,也有吃飯的地方。但那些人卻一個個麵黃肌瘦,骨瘦如柴。他有些不解,難道是飯食不好,營養不夠?帶著疑惑終於捱到了吃飯的時候。他來到餐廳一看,餐廳很大,當中架著一口大鍋,大鍋裏滿滿地盛著雞鴨魚肉等各種美味,很是豐盛。
這時,鍋邊已經圍了好多人,隻見他們每人手中握著一雙差不多有三尺多長的筷子,爭先恐後地從鍋裏夾著美味。可夾出來後,卻因為筷子太長很難放進自己的口中。一個個急得哇哇亂叫。他正看著,有人也遞給他一雙那樣的筷子。這裏的用餐時間很短,隻有幾分鍾。這樣,直到餐廳關門,他連一塊東西也沒有吃到嘴裏。
幾天下來,他就餓得瘦了一大圈兒。地獄的日子真是難過啊!
在地獄裏,每天除了工作,管理人員還給他們上課講道,勸他們一心向善,爭取輪回後做個好人,下輩子死後進入天堂。
天堂到底是什麼樣啊,他們非常向往。過了一段時間,地獄的管理人員決定帶幾個表現好一些的人去天堂參觀。這些人裏就有他。
很快,他們就來到了天堂。這裏除了位置處在高高的雲端外,其他設施條件和地獄裏沒有太大的差別。但那裏的人,看上去一個個紅光滿麵,精神煥發,互相之間也是其樂融融。這是什麼原因呢?吃飯的時候,他才發現了其中的原因:這裏餐廳的樣子,鍋中的飯食以及人們手中的筷子都和地獄裏的幾乎一樣,惟一不同的是,這裏的人吃飯時,兩個人組成一組,每個人夾起食物來不是往自己的嘴裏送,而是送到對方的嘴裏。這樣,每個人就都能吃到了可口的美味。
現在他終於明白了:天堂和地獄的區別就在於幫助別人,而幫助別人就是幫助自己!這雖然是個虛幻的故事,但其中的道理卻是實實在在的。其實在現實生活中這樣的事例也不少。
明朝時,一天,一個書生模樣的年輕人背著一個包袱蹣跚地走在荒野間的一條小道上。走著走著,突然一個趔趄,身子一歪倒在了路邊,失去了知覺。
等他醒過來的時候,發現自己在一間茅草屋裏。屋裏沒有人。再看自己躺在一張破木床上,身下鋪著一張用獸皮做成的褥子,身上蓋著一床舊棉被。屋裏的陳設很簡單,一口水缸,一隻木櫃和一張破舊的八仙桌。牆壁上掛著一副弓箭和幾張不知道什麼動物的皮。
他正要坐起來,想要出去看看的時候,一個人推門走了進來。是個五十歲左右的老婦人,手裏端著一碗湯。看見他醒了過來,嘴裏一邊說:“你可醒了,年輕人!快,趕緊把這碗山雞湯喝了。”一邊把湯碗遞到他的手上。隨後,老婦人又轉身出去拿進來幾個摻著野菜窩窩頭讓他吃。
他的確餓了。為了上京趕考,他離開家後,每天起早貪黑地趕路,生怕誤了考期。開始走的是大路,路上隔三差五有旅館、酒館。所以餓了能充饑,困了有地兒休息一下。後來,為了趕時間,他想抄近路就走上了一條小道。可那條道十分偏僻,所經之處都是荒野。不多久,包裏的幹糧吃完了,水喝光了,卻始終沒有碰到一家旅店酒館。他隻好忍著饑渴,硬挺著往前奔。最後實在堅持不住了就一頭栽倒在地,沒了知覺。
他狼吞虎咽地吃喝完後,渾身很快就有了精神。他爬起來,要給老婦人磕頭謝恩。老婦人伸手一把扶住他,讓他再好好休息一會兒。他隻好又躺下來休息。邊休息,邊和老婦人攀談起來。
原來,老婦人夫妻倆無兒無女,老家就在離這兒三十多裏外的清河縣。因為自己的莊子地少,又趕上連年天旱,每年都沒有什麼收成。可當地的官府的捐稅卻一年比一年多。他們沒辦法,隻好來到這荒郊野外搭了個草棚,靠老頭上山打些山雞野兔換錢度日。
今天是老頭出去打獵的時候,在路邊發現他,並且把他背回來的。老人把他交給老伴照顧,自己又出去打獵去了。
年輕人聽完後,又向老婦人感激了一番。身體恢複得差不多後,年輕人起身與老人道別,要繼續趕路。臨別前,他說日後有機會一定會回來看望兩位老人,報答他們的救命之恩。
三年後的一天,一位巡撫大人來到清河縣巡查民情。這天,他正在縣衙後堂與知縣談話。忽然有差人向知縣報告,說午時將到,請知縣前去法場監斬人犯。知縣就邀巡撫大人一同前去。
當巡撫來到法場一看,一個木樁上綁著一個六旬左右的老頭,碰頭垢麵,渾身是傷。他和知縣剛剛坐定,隻聽得法場外一陣喧嘩,隨即,從圍觀的人群中衝出來一位老婆婆。她一邊往被綁著的老頭身邊跑,一邊高聲哭喊冤枉。
巡撫定睛仔細一看,他認出了那個老婆婆,她正是三年前在草棚裏救了自己的那個老婦人。於是他趕忙讓知縣停止行刑,說自己要把犯人帶回去再行審問,以免造成冤案。知縣沒辦法,隻好答應。
把犯人帶回縣衙一審,巡撫才明白了事情的來由。原來,那個被判死刑的老人正是當年從野外就自己回家的人。在他離開他們家後的第二年,清河城裏的一霸就將他們茅屋附近的那片山林占為己有,不讓周圍的百姓動其中的一草一木,一鳥一獸。
兩個老人沒辦法,隻好在茅屋邊開了一片荒地,種些穀物勉強生活。可去年又是一個大荒年,田裏幾乎顆粒無收。家裏的一點餘糧很快也吃光了。今年春天,老婦人感了些風寒,再加上沒什麼吃的,就病倒在了床上。
老頭兒看著床上饑病交迫的老伴兒,在一個黃昏上了山。沒想到,被霸主的家丁抓住,送到縣衙,告他盜獵。知縣一來懼怕霸主在當地的勢力,二來平日裏沒少得霸主的好處,所以一番添油加醋後,上報知府。知府見了訴狀,沒加審查就給老頭判了死罪。
審明案由後,巡撫重新宣判:老者無罪,當庭釋放。當老兩口相互攙扶著要走時。巡撫大人走向公案,來到他們的身邊,對老婦人說:
“老媽媽,您可還記得我?”
老婦人張著昏花的眼睛,仔細辨認了一會兒後,高興地對老頭說:
“老頭子,你看看,這位大人不就是三年前你從野外救回來的那個年輕人嗎?!”
老頭端詳了半天,也終於認出了他。
他們趕忙要跪下給巡撫大人磕頭謝恩,巡撫一把拉住他們的手臂,把他們攙起來,說:“你們本來就沒罪,再說,應該謝恩的是我呀,如果當年沒有遇到您二老,我恐怕就沒有今日了。”
隨後,巡撫給兩位老人換了衣服,吃了飯,暫時安頓縣衙附近的一家客店裏住下。等他辦完公務,就帶著他們回到了自己的府上,當作親人一般看待,直到他們離世。
是啊,有時候自己的一個小忙或一個義舉,會換回來更多的東西,甚至生命。
一次,一個叫約翰的美國人正駕駛著推土機在一條高速公路邊施工。這時從高速公路邊的一條土路上飛速駛來一輛急救車。看起來急救車是抄小路過來,想從這裏上高速公路趕往附近一座城市的醫院。可是,當急救車行駛到高速公路邊時,突然停下了。原來,高速公路邊有一道兩米寬的壕溝擋住了急救車的去路。
急救車上下來一個人,徑直向約翰的推土機走來。他告訴約翰說急救車裏有一個孩子,因為不慎把一粒紐扣吞入氣管,呼吸困難,十分危險,急需到醫院進行手術救治。現在的問題是,隻有填平壕溝,才能讓急救車通過高速公路盡快到達醫院。所以想請他幫一下忙。
約翰一聽,二話沒說,馬上駕駛推土機填平了一段壕溝。急救車上了告訴公路向遠處疾馳而去。
當天晚上下班回家後,他才知道,原來白天那輛急救車上的孩子正是自己的兒子。
還有一個故事:
在抗日戰爭時期,八路軍指揮部得到日軍準備對一個山村進行掃蕩的情報後,立刻派了一個小分隊前去幫助地方武裝做好戰備以及村民的轉移工作。
村民們準備好以後,戰士們護送著他們往山裏轉移。剛離開村莊不遠時,從遠處飛來一架敵機,在村莊上空盤旋了兩圈後,發現了正在轉移的人群,隨即便追了上來。
戰士們趕緊讓大家原地臥倒。一個戰士剛趴下,突然發現一個孩子從地上爬起來哭著往前跑。於是他一個魚躍跳起來,衝上去把那個孩子壓在了自己的身下。此時一聲巨響,一顆炸彈在不遠處爆炸了,飛濺起來的泥土紛紛落在了人們的身上。等敵機遠去,他抖抖身上的塵土,把那個孩子扶起來後,回頭一看,頓時驚了一身冷汗:剛才自己趴過的那個地方被炸成了一個大坑。
人的一生中,肯定會遇到許多的困難。搬開別人腳下的絆腳石,很多時候恰恰是為自己鋪路。如果每個人都能在別人遇到困難時將援手伸出去,那麼當你遇到困難時,一定會有無數隻援手伸過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