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54章 東南天子之秀(8)(2 / 3)

“全瓊麼?”

孫權沉吟起來,是啊,這一次石亭之戰,陸議之下,功勞最大的就數朱桓和全瓊二人。朱桓是個火暴脾氣、想到什麼就說什麼的人物,倒是這個全瓊,頗有些深度。

當年呂蒙奇襲關羽一役,除了呂蒙本人之外,有兩個人可以說是“英雄所見略同”,一個是陸議,另一個便是這全瓊。

全瓊今年剛好三十歲,與大虎的年紀倒是很般配哦!

孫權竊喜。

83.調任武昌

黃龍元年的秋天,準確地說是孫權稱帝後五個月,鎮守夷陵的上大將軍陸議突然接到了一道口諭,原來孫權覺得還是建業比較適合做帝國的首都。

“當年秦始皇東巡路過金陵,曾言金陵有王氣,秦始皇為此下令掘斷金陵山阜以泄王氣。張紘、劉備都曾勸朕建都金陵。朕思慮再三,還是遷都金陵為佳。”

金陵就是建業(今江蘇南京),孫權說為了節儉考慮,不興建任何宮殿,一切因陋就簡。這話倒是很合陸議的胃口。

其實聖旨的重點不是講遷都,而是關於陸議。孫權不打算讓陸議在夷陵待了,他說武昌雖然不再是首都,可是地位十分重要,他打算留下太子孫登鎮守。

“登兒年少,恐怕不能勝任。所以請伯言輔佐,未來西部之事,一以委君!”

孫權的安排,是調任陸議去武昌,總負責荊州及豫章三郡事(轄區包括今之湖北、湖南、江西三省,幾乎是半個東吳)、總督軍國。

那麼誰來接替陸議鎮守夷陵呢?陸議本以為是諸葛瑾,可是結果卻是驃騎將軍步騭,夷陵也改名為西陵。

是調虎離山麼?

不知為何,陸議突然有這種奇異的感覺。就連夷陵的名字也要被抹去,這未免有點怪怪的。

“步夫人如今在宮中可是如日中天。”孫舒城抱著抗兒說,“這一次陛下本來是要冊立她做皇後的,不過眾大臣卻一致力挺徐夫人,結果是一個都不封。可是在宮中,聽說目卩些宮女都稱步夫人為皇後。所以步騭如今也算半個國舅呢!”

女人到了這個歲數,大抵有些八卦。即便聰慧卓立如孫舒城,如今也對宮廷中的各種事熱心起來。不久前她得了個機會去了一趟宮廷,回來便跟陸議說了一堆宮廷八卦。

除了宮廷八卦,孫舒城還說了一件異事,她說她在武昌一帶聽到了如下的流言。說是有人在私下議論:孫權既然封兄長孫策為長沙王,那麼子承父爵,孫策之子孫紹應該也是長沙王,然而隻是封了個吳侯,未免有些刻薄。

因為事關自己的弟弟,孫舒城格外關心此事。更詭異的是,這些流言據說出自荊州,具體說就是江陵和夷陵一帶。可是孫舒城回到夷陵之後,卻發現根本就沒有此類流言。也就是說,有人編造了這類謠言,嫁禍於荊州。

“原來如此!”

雖然不知道是何人在幕後作怪,但是很顯然,孫權已經聽聞了這個謠言,所以才會征調陸議去武昌,名義為輔佐太子孫登,其實是讓孫登監視陸議罷了。

所謂功高蓋主,不得不防,這便是陸議眼下真實的處境。

“另外,大虎再嫁了,這一回的對象是衛將軍全瓊。”

石亭之戰期間,全瓊短暫地做了一回陸議的部下。在陸議的印象中,他是一個與朱桓完全不同性格的人,聽說朱桓至今還在為陸議沒有完全采納他的計策而憤憤不平,可是陸議卻並不討厭朱桓這個人。

打個比方,朱桓是火一樣的人,火暴脾氣的他甚至一言不合就會與人動手,可是他的一言一行、心中謀劃,都會從臉上流露、從口中說出來,所謂明火易防,朱桓便是這樣的人。而全瓊就不一樣了,他的性格如水,而且是深潭之水,縱然水下藏龍,水麵也是平靜如常,叫人難以提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