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權一時詞窮,其實他是以大笑掩飾自己的失落罷了。連女兒都來為潘濬說情了,而且有理有據。這愈發對照出孫權的窘迫。
“所謂的英明天子,其實隻是被呂壹玩弄、欺騙的可憐蟲而已!”一定會有人這樣在私底下議論孫權。
孫權把呂壹喚進了書房,把證據冷冷地摔在了他的麵前。
“如何?”
“臣錯怪潘太常了。”
呂壹伏在孫權腳下的身體輕微地顫抖,說實話,孫權越來越喜歡這種感覺。換做是顧雍、張昭和陸議在麵前,他就無法體味到這種君王的無上威嚴。但是在呂壹這裏,孫權感覺很好。
要殺掉他麼?
孫權在心中搖頭,不!
呂壹在孫權的心中是什麼呢?如果顧、陸等人是支撐這個國家的柱梁,那麼呂壹就是孫權手中的斧鑿。孫權樂於用這個斧鑿時不時地去敲打那些“擎天柱”,告訴他們誰才是這個國家的主宰。當然,孫權也不願意看到柱梁被斧鑿擊打到轟然倒塌,畢竟這個王朝需要他們。
留呂壹在,便留下對權臣們的製約。對於孫權來說,這是權力政治的需要,也是帝王人生的一種樂趣!
年近半百的孫權,發現自己越來越著迷於這種樂趣。
87.東海的盡頭
那天清晨,潘濬突然發現府前的士兵悄悄地撤走了。這意味著囚禁解除了,潘氏父子喜極而泣。
“得救了!”
然而剛剛鬆下一口氣,府前又喧鬧起來,欽差到了,一來就急吼吼地催促潘濬進宮麵聖。潘濬心中剛落下的石頭又懸了起來。
看來事情沒那麼容易解決。好在還有麵聖為自己辯解的機會,潘濬唯有硬著頭皮進宮。
“承明!”
孫權親切地喊著潘濬的字,潘濬心中不知是何滋味。他用眼睛的餘光瞄了一下侍立在旁的呂壹,心中咬牙切齒:“原來就是這個家夥。”
“承明,可知朕把你從武昌召喚到此,所為何事?”
“臣不知。”潘濬心說你不是打算要我的腦袋麼,包圍了我的府邸足足四天四夜,還問我所為何事?
孫權誠懇地說:“武陵蠻又叛亂了,朕有意以承明為大將,會同交州的呂定公(呂岱)討伐此賊。”
又是一個姓呂的!
呂壹已經擬好了聖旨,孫權殷勤地讓呂壹打開聖旨給潘濬看,上麵寫著:“假太常潘濬節”,這是很高的待遇,意味著授予潘濬獨當一麵的權力。當世諸將中,隻有陸議、諸葛瑾和朱然享受過類似待遇。
原來孫權把自己召人建業就是為了這個,所謂呂壹的陰謀隻是一場虛驚?潘濬心中迷惑。
潘濬與呂岱出兵討伐武陵蠻是在這一年的農曆二月。不久,在會稽郡東部的海邊,一支看上去疲憊不堪的水師登陸了,會稽太守吾粲嚇了一跳,以為是海外東夷流寇,這可是曠古以來從未發生過的奇異之事。他一麵集結了郡兵去堵截,一麵上報建業。
行至海邊,吾粲在馬上望見這夥衣衫襤褸的軍人在一座光禿禿的山頭上揮舞一麵舊軍旗,上書一個“吳”字,看那軍旗的製式也頗為眼熟,這才意識到可能是自己人。
事實上,這正是一年之前浮海東去,尋找夷洲、亶洲的衛溫、諸葛直部隊。
吾粲趕緊上報,孫權的第一反應是讓吾粲詢問衛溫、諸葛直:“有沒有找到夷洲、亶洲?”
當初在群臣一片反對之聲中派出這支艦隊,如果一無所獲地回來了,豈非讓人恥笑?
衛溫、諸葛直的回答是:“發現了夷洲,至於亶洲,實在是太遠了,未能抵達。”
一個半好半壞的消息,衛溫、諸葛直將孫權的航海藍圖打了個五折,不過總算有所收獲。他們補充回答說:“帶了幾千名夷洲人回來。”
這應該是個好消息吧!
吾粲為他們求情說:“將士們浮海遠征,飽受風浪、疫病之苦,十分勞苦,需要休息。衛溫、諸葛直兩位將軍雖然沒有很大的功勞,但總有苦勞,應該嘉獎。”
當年張騫出使大月氏,實際上也沒有完成聯盟抗擊匈奴的使命,可是他打通了西域之路,漢武帝不是也嘉獎了他麼?如今衛溫、諸葛直的使命雖然隻達成了百分之五十,可是畢竟打通了東海之路,不也值得慰勞麼?
孫權的內心也很矛盾,他看著衛溫、諸葛直的報告與吾粲的奏章,遲疑不決。
吾粲說得不錯,衛溫、諸葛直沒有功勞也有苦勞,他們不該被責備。可是看看兩人的報告內容,孫權卻又很糾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