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菟城外,是莽莽荒原,四個來自江南的士大夫為了求生,隻好鼓足了勇氣,向密麻麻的山林中亂鑽。
“西麵是敵人的城池,南麵有軍士阻截,我們唯有向東北方向走了!”
“那豈不是越走越遠?”
“哪裏顧得了那麼多,先逃避追兵再說。”
雪上加霜的是,張群的膝蓋上生了一個瘡,疼痛難忍,走路艱難,雖然好朋友杜德一直攙扶著他,可是以這樣的速度前行下去,就算不被追兵殺死,四個人也會凍死或餓死在山裏。
“這是天意啊,我大概是活不下去了,各位自便吧,不必管我!”張群一屁股坐在了草地上。
“我們離家萬裏來到這裏,生死與共,哪有拋棄你的道理!”
四個人在草地中守望痛哭,幾乎已經到了絕望的邊緣。
最後還是杜德想出了一個辦法,他讓秦旦、黃強先走,自己留下陪伴張群。
“此地有不少野果野菜,我和張公多少能支持些日子,你們二人一路前行,若有生機,再來相救!”
茫茫荒原,哪裏有生機。所謂“再來相救”,這不過是安慰話罷了。可是四個人都困守在此的話,隻有死路一條。
最終,秦旦、黃強揮淚起程,他們翻越過這道山林,終於發現了獵人的痕跡。
“你們是遼東奸細?”這些獵人以生硬的漢語叱問。
“不是,我等是吳國人!”
秦旦、黃強的南方口音和獵人的生硬漢語實在難以溝通,可是至少獵人們也看出了這些人的古怪,他們決定把這些古怪之人送到“大王”那裏去。
“讓大王來決定你們的生死吧!”
數日之後,秦旦、黃強終於被帶出了茫茫山林,他們的麵前出現了一座險峻的山城。原來這幾個東吳人在不經意間居然從玄菟進人了高句麗國境內,眼前這座山城便是丸都,多年前與公孫氏的戰爭中,公孫氏的軍隊摧毀了高句麗在山下的都城(國內城),於是高句麗人遷徙到山上,修築了新的都城。秦旦、黃強所至,正是高句麗人的新都。
上蒼給了秦旦、黃強一線生機。高句麗人是公孫氏的敵人,而秦旦、黃強是從玄菟城中逃亡出來的犯人,“敵人的敵人是朋友”這句話在這裏是否適用呢?
93.別了,張夫子
這一年是公元233年,當時在位的高句麗大王乃是第十一任國王高位宮,史稱“東川王”。六年前,高位宮的父親、修築了丸都山城的山上王病死,高位宮繼承王位至今謹慎地保持對遼東的公孫氏的警惕,同時也念念不忘尋找遼東的空隙襲取土地與人民。
和中國土地上大多數部族一樣,高句麗自認為是三皇五帝的後代。《晉書》記載說:“朱蒙(高句麗始祖)自以高辛氏之後,姓高氏。”高辛氏就是黃帝的曾孫子帝嚳。
聽說城外獵戶逮到了兩個中華衣冠、古怪口音的人,高位宮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他知道在公孫淵的西方,有強大的魏國,在南方則有吳國。高位宮一直希望和魏國取得聯係,這樣可以東西夾攻遼東,消滅他所痛恨的公孫氏。然而魏國卻一直對遼東籠絡姑息,高位宮不免大失所望。
“爾等是魏國人麼?”高位宮在師傅的教育下,能說一口還算流利的漢話。
“我二人是從吳國來的。”答話的是秦旦,他知道高句麗與遼東不和,為了求生,他決定撒一'個彌天大謊。
“吳國麼?敝國與吳國素無往來,為何二位會突然來訪呢?”
“吾皇聽說大王雖然身在夷狄,而頗慕華夏之風,所以特命小臣前來賜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