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定位(2 / 2)

威廉姆斯身兼影片的導演、攝影和編劇,同時還得扮演星探的老朋友。在這部影片中,有大約100個說話的角色,隻有四分之一的角色由演員出演,其他的角色都是臨時湊起來的。影片拍攝時,沒有任何工作人員和演員得到一分錢的報酬。每個星期之中,影片的拍攝工作隻進行一兩天。因為,一周的其他時日裏,威廉姆斯等人需要掙到足夠的錢來購買食品和數碼影帶。把明星騙進鏡頭威廉姆斯等人深知,當今的美國電影觀眾十分挑剔,沒有大牌影星,片子如何也賣不出去。可是聘請大牌明星談何容易,威廉姆斯等人恐怕連大腕們的車費都付不起。不過,威廉姆斯靈機一動,計上心來。

去年年初,朱迪·福斯特參加完聖丹斯電影節的首映式之後,正準備離開。她遇到了一位頗像記者的男子,便與之攀談起來。其實他就是影片《阿比·辛格》中扮演星探的帕爾默。福斯特哪裏知道,帕爾默與她攀談的場麵進入了鏡頭,成為了影片中的一個片斷。福斯特不知不覺地成了影片中的角色。

福斯特入套之後,威廉姆斯就拿著福斯特的片斷拉攏其他名人影星進入影片。好萊塢的一些大牌明星為了顯示自己扶植新人,有人樂意在威廉姆斯的這部地下影片擔任角色。於是,威廉姆斯等人沒有花費一分錢就讓幾位大牌明星在他的影片中出現了。不過,威廉姆斯尤嫌不足。為了讓更多的影星進入影片,威廉姆斯來到聖丹斯電影節的現場,趁機與明星套磁,拍下了一些珍貴的鏡頭,以備以後在影片中使用。

威廉姆斯沒有電影節的任何請貼或者參加招待會的憑證,隻好裝扮成記者,率領著他的三位合作者帕爾默、喬納森·布萊克和金發碧眼的卡梅爾·克勞森接近明星。不過,他們經常改變身份,從記者、招待員到電影製片人無所不包。總之,他們四位最終還是潛入了電影節和招待會。攝影機總是陪伴著他們,因為威廉姆斯在整個電影節期間一直擔任影片中的一位主要角色。

就連美國著名電影評論家羅傑·艾伯特也被威廉姆斯等人說服,進入了影片的鏡頭。好萊塢當紅影星帕特裏西亞·阿奎特在電影節期間出來抽口煙,也被威廉姆斯攝入了鏡頭。在初步成功的鼓勵下,威廉姆斯等人利用電影節讓更多的影星進入了鏡頭。在聖丹斯電影節上獲得成功之後,威廉姆斯等人如法炮製,利用斯蘭丹斯電影節和特洛馬丹斯電影節,將另外一些影星誘入了他們的影片。好萊塢的“大人物”

2003年年底,威廉姆斯和帕爾默決定闖蕩洛杉磯,賣掉剛剛拍攝出來的《阿比·辛格》。

這就是製片人,不光要有電影項目,還要找投資去拍攝電影,還要聯係導演、演員、群眾演員,場地等等都需要製片人去做。最關鍵的就是與發行商談判,因為這關係到電影能否上映與製片人的收益。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