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7章 你的孩子屬於哪種依戀模式(3)(2 / 3)

給孩子承擔責任的權利。孩子們第一次單獨做事難免讓人不滿意,這是正常的。不要指責,要告訴孩子發現一種錯誤的方法同樣也是一種收獲,孩子在承擔後果的過程中逐漸明白,在任何時候,他們都必須對自己做過的事承擔責任。

給孩子直麵挫折的勇氣。孩子的認知水平和能力均非常有限,他們獨立做事時常常心懷良好的願望,當事情的結果與他們預料的反差很大時,常常不能接受結局。他們不知所措,叫喊、發脾氣,因為他們無法接受自己的無力,孩子做事的自信心開始動搖,感到非常沮喪,僅有的判斷力也隨之消失。給孩子積極向上的心理支持是此時最重要的。在孩子小的時候就要有意識地培養他的責任心,告訴他要對自己的一切行為負責;為自己做的好事而得到讚賞,為自己做的錯事而遭到懲罰,這樣他就會自覺地約束自己的行為,為他的成長奠定一個堅實的基礎。在我多年的教育工作中,具備責任心的孩子會很好地安排自己的生活和學習。

【麗珊女性幸福心理學】

父母在陪伴孩子成長中經常會左腿絆右腿,學藝術不僅是會一種技能,而是形成一種思維方式和行為模式。為人父母者要提高自己的預估能力,千萬不要自相矛盾。

母親把我當作揚眉吐氣的工具

母親將兒子的學業成功當作在娘家鹹魚翻身的唯一機會,在孩子學業中她拚命施壓,希望“人有多大膽地有多大產”,卻忽略了孩子心理承受壓力是有限的。焦慮型依戀模式使兒子無法麵對母親、無法麵對學業。

趁落敗前退出還能維護點麵子

任飛翔在全省最好的中學上高三,他的第二次月考成績不理想,由年級第十名退到了第三十名。他覺得這樣下去,肯定考不上清華大學,趁著落敗之前退出總能維護點麵子。

自從不去上學之後,任飛翔去了全國多家心理谘詢機構,被每一位谘詢師誇讚頭腦聰明,就是沒人能說服他回到學校。

有著豐富“被谘詢”經驗的任飛翔和我見麵時輕鬆自如,“我可以先參觀一下機構嗎?”他樓上樓下每一個房間看了個遍,完全沒有普通來訪者的緊張和局促,更像是個觀光客。

“麗珊老師,我對上學的利弊分析得很透徹了,根本就不需要心理谘詢。可轉念一想,原本我對父母言聽計從,從小到大我的成績就是父母炫耀的資本,現在我不去上學了,總要滿足一下他們讓我做心理谘詢的願望。”

“你真懂事,能夠考慮父母的心情和感受。”

“嗯,都是為了他們。活著真累,從小學開始,我的一切努力都是為了討父母歡心,為了給那些曾經歧視我們的親戚狠狠的打擊,為了麵子……”

我知道谘詢關係已經初步建立,但因為任飛翔對谘詢有抵觸,剛剛敞開的心扉隨時有可能再次關閉。所以我注意每一個用詞、每一個肢體語言。

任飛翔的問題十分簡單:隻要寫作業,他就狂躁得難以自持,但不寫作業又害怕被老師指責,老師在教室裏說的每一句鞭策學生的話好像都指向他,有如針刺一般。回避這種痛苦的唯一方法就是不去上學,恰恰就是這個貌似簡單的問題卻讓我們的谘詢頗費周折。

“你為什麼一定要考清華呢?”任飛翔說非清華不上,我打算從這兒打開缺口。

“我舅舅的兒子在浙江大學,小姨的兒子在北京大學,所以我必須到清華大學。”我啞然失笑,“這好像不太符合邏輯呀。”

“我舅媽一直騎在我媽頭上作威作福,如果我不能考過她兒子,我們就永無翻身之日了。”任飛翔的表情非常複雜,不像一個18歲的孩子。

“可不上學就能解決這些問題嗎?”

任飛翔沉默了,“以前我以為上學是我痛苦的源泉,不上學就一切都好了,可我在家待了兩個月,反而覺得壓力越來越大。”任飛翔說,媽媽每天都歇斯底裏,從前因為兒子的聰明、成績好、聽話而揚眉吐氣,現在她又開始被周圍人更加猛烈地指責,大家都說是她把孩子逼成這樣的。

媽媽每天嘮叨,“你一定要把我逼瘋嗎?”“咱倆一起解脫吧……”在這樣的環境裏,任飛翔說自己真的對學習特別反感。

我將清華大學的官方網站打開,讓他瀏覽院係設置,介紹一些他感興趣的專業、就業方向、工作形態……他覺得這些都不是他想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