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健康的人格,本我、自我和超我是均衡協調的。一些超我過於強大的人,進入青春期之後會突然變得違背規則、為所欲為,這是因為他們隨著年齡的增長,感受到自己的本我被壓抑得太厲害了,於是他們開始挑戰自己的超我,以父母或社會的規則為批駁的靶子,反其道而行之,“用本我摧毀超我”。任飛翔正是這種情況。
學習成績成為親戚打壓對方的武器
任飛翔的媽媽孫潞在家排行老二,夾在大她十歲的哥哥和小她兩歲的妹妹中間。在孫潞的記憶中,嫂子頤指氣使,主宰全家的氣氛,孫潞每天都提心吊膽生怕惹了嫂子。尤其是孫潞找了家在農村的男友之後,嫂子認定她再也沒有翻身的可能,對她的欺負更是理直氣壯。盡管父母答應孫潞婚後可以繼續住在娘家,但孫潞每天都提心吊膽生怕惹了嫂子,畢竟人家是“正根兒”。
任飛翔從小就生活在舅媽的“白色恐怖”之中,他6歲時,因為抽水馬桶壞了,任飛翔沒有及時衝水,結果舅媽大發雷霆,拎著耳朵把小飛翔揪到便池邊,大聲訓斥。當時任飛翔嚇得全身顫抖,孫潞生怕庇護孩子引火上身,默默地將頭扭到一邊。
孫潞認定隻有兒子成績好、聽話、懂事,才能提高自己在娘家的地位。從小學一年級,任飛翔的周末就奔波於幾個課外班。六年級時,他開始偷懶了,數學奧賽老師要求每天做20道數學題,父母負責檢查並簽字,沒有完成作業就不要再去上課。任飛翔為了不去上課存心不完成作業,母親隻能違心簽字,以保證他能繼續上課。每次簽字後,孫潞都會狠狠地打自己的臉,“我是為了你堅持上奧數才當騙子的!”飛翔強大“超我”的來源和他寫作業時痛苦的情緒體驗找到了根源。
嫂子的兒子考上浙大,妹妹的兒子考入北大,成為一家人“訓導”孫潞新的資本,於是任飛翔的學習成績成了他們一家的救命稻草。小升初,任飛翔考上了全省最好的中學,一家三口喜極而泣的場麵深深地鐫刻在飛翔的腦海中。他下定決心,初中努力三年考上本校高中的重點班,為考入清華大學奠定基礎。任飛翔每天都想象自己考上清華之後如何鄙夷舅媽,如何藐視僅僅考上浙大的表哥。可進入高三,任飛翔覺得力不從心了……
孫潞告訴我,她早就料到我會給她做心理谘詢。“周圍人早就告訴我,孩子這樣都是我造成的。但我改不了,我就這命。隻要對孩子有好處,我可以和老公離婚,也可以自我了結。我早就想明白了死是最好的解脫……”
“你連死都不怕,卻害怕自我改善嗎?”
“我不是怕,是不可能改善。四十多年來,我總是試圖改變命運,但每次都會陷入新的更深的黑洞之中。”
孫潞說自己長得不好看,說話聲音特別尖,周圍沒人願意和她說話,包括她的父母。妹妹長得好看,嘴又甜,深得父母的疼愛,嫂子也很喜歡她。“我被冷落、被忽視、被羞辱,幸虧兒子聰明,我開始看到生活的希望,卻不想孩子讓我坐過山車──把我舉得高高又狠狠地摔下……”
當我將孫潞帶入到她的潛意識,她看到了瘦小得像骷髏一樣的“內在小孩”,“內在小孩”目光呆滯、行為退縮。我引導她接受自己的“內在小孩”,並且給予最大限度的溫暖和支持。
孫潞非常認真地完成了我給她留的家庭作業,給她的“內在小孩”寫信:“我知道你始終生活在父母的忽視和哥哥光環的陰影之中,你的要求從來沒有被重視,你的感受沒有任何人會顧及,你在人群中必須委曲求全。你認定自己是不可能會有改善的。但今天,我注意到你,並且會在麗珊老師的引導下,幫助你成長起來,快樂起來……”
我幫助孫潞重新界定她與兒子的關係:飛翔是孫潞的孩子,但不是“孫潞”的延續,而是叫作“飛翔”的另一個人。母親要對自己的生活負責,而孩子要對他的生活負責,兩者不能混為一談。
對孫潞的輔導是艱難的,大量的生活體驗已經有了積重難返的感覺,所幸她有一個信念,為了孩子,多難也要堅持。
來自家族同齡人間學業成績的攀比已經成為許多學生最重要的壓力源。人們往往認為親屬之間有很大的可比性,而忽略了影響學生學習成績的因素是多元的。當父母將孩子的成績賦予太多的含義,孩子就無力承受了。更令人痛心的是,舅媽的兒子上大學後一直沉迷網絡,已經成為“試讀生”;而小姨的兒子也因為無法走出失戀的創傷,休學在家。隻在意孩子的學習成績而忽略身心和諧的悲劇已經顯露出來,卻沒有引起成年人足夠的關注,依然用同樣的方法壓抑成長中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