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小平洞燭察微,多次開導國人:投資不賺一點錢,那誰願意來?商品經濟的原則是自願互利,外商得了好處不要緊,關鍵是看對自己是否有利,利大利小。多吸引外資,外方自然得益,但最後必然還是我們自己得益多。
通過“三資企業”吸引外資,解決了國家建設急需的資金問題。這種解決辦法比借債合算,借債是要還的,還要加上利息。合夥做生意,不花本錢,不欠債,還可以賺回一點,何樂而不為呢?
外商雖然賺走了錢,但我們並沒有吃虧。合資、合作的企業收入本身就有一部分歸我們所有,此外我們還可以從稅收、勞務等方麵得到益處。加起來,合資經營的實際收益,大半是我們拿回來了。就是外商獨資企業,國家也要拿回稅收,工人也要拿回工資,也不虧。
從外商那裏,我們學到了先進的科學技術和管理經驗,培養了一批現代化建設所需的專業人才。這是一樁不用交學費就可以學到東西的買賣,怎麼劃不來?
在與外商合作的期間,我們了解到外麵的信息,熟悉了世界行情,為我們自己的產品打入國際市場做了準備。
外國人用他們的資金和技術優勢,利用中國的廉價勞動力和資源,把我們的錢賺走了,從這點上說,我們確實吃了虧,吃了貧窮落後的虧,但從長遠利益來看,這點小虧是為了今後不吃大虧,實際上利是大於弊的。
唯物辯證法中的矛盾觀點揭示了任何事物都是利弊並存的,而且一定階段還可以相互轉化。孫子說“雜於利害”,也同樣是強調智者之慮應兼顧利弊兩方麵。
我國的改革開放,從短期、從表麵上來看,好像是外商賺了錢,我們吃了虧,實際上,是我們借外國人發展了自己,尤其是先進科技與管理經驗是最寶貴的“經驗”。有了改革開放,才會有今天的中國,也證明了鄧小平這位智者當年所作出決策的正確。
《孫子兵法》與經濟決策
商場成功與否,往往在於其決策者的靈活變通。
商場中的成功者並不是用了什麼特殊手段,隻不過是他們比常人多想一點點,可是就這一點點足以使前者功名盡占,後者則一敗塗地,這聽起來有點玄,其實細想想,這並不過分。有時他們隻不過比別人會變通而已,正所謂東方不亮西方亮。
我們說商品是市場的硬件,凡能夠站得住腳的商品都有一個共性,那就是滿足了人的需要。商品與需要之間存在兩種關係:一方麵,市場需要可以引導經營者生產出新商品,也就是說,需求決定商品;另一方麵,一些具有超前性的商品往往又能夠引發新需求,商品引導需求,這一點隻有少數卓越的企業家才能發現其中的商業機遇。
“小霸王”學習機的前身是單純的遊戲機,它的誕生其實是源於一場危機和挑戰,最令人歎服的地方就在於其經營者緊緊抓住這一契機,趨利避害,把挑戰轉化為機遇,把機遇轉化為現實生產力,利用新產品創造新需要。整個過程閃爍著經營智慧。
段永平是“小霸王”的廠長,該廠前身叫中山市日華電子廠,1989年由段永平接手,由生產大型遊戲機轉向生產家用電視遊戲機,一下子使該廠起死回生;又是他給遊戲機命名“小霸王”,創出一個響當當的名牌;還是他創造性地第一個使用了“有聲商標”,“小霸王其樂無窮”的獨特聲音從此回蕩在消費者耳邊。
1993年,段永平和“小霸王”遊戲機麵臨著一次嚴峻的挑戰。段水平注意到,報紙上開始出現遊戲機對少年兒童有副作用的評述:容易上癮,長時間精力集中造成視力減弱……有的家長開始投書報社訴苦,說自己的孩子因為沉湎於玩遊戲機而學習成績下降……
人無遠慮,必有近憂。這一市場反饋信息給段永平敲響了警鍾,引起他的思考。最後他決定,產品必須趨利避害,必須更新一種新產品來滿足消費者的需要。
時不待我,段水平立即從全國各地招聘來數百名電子機械、計算機專業人才,成立產品開發部,加班加點研製新產品。1993年5月,第一台小霸王電腦學習機問世,第一代產品型號是SB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