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5章 出奇招領風騷(2 / 2)

如果保羅·蓋蒂按常規出牌,他將玩不過對手;他從關鍵處下手出奇製勝,所以能創造奇跡。

《孫子兵法》揭示的“奇正之道”第一個原理就是如上所述:打破常觀,出牌要新奇,這樣就會讓對方感覺自己高深莫測,從而讓對方產生巨大壓力,自己下臭棋。

《孫子兵法》揭示的“奇正之道”第一原理為打破常規。常規就是常識,可以幫人入行,但局限於常規必無大成。阮籍名言:“禮豈為我輩設也!”這種藐視常規的氣勢是非常可貴的。人類進步都是建立在“破”與“立”之上的。我們對常規的打破應是揚棄,而非簡單求變。這種“變”必須符合自然之道才能變出新花樣,否則是做無用功。

一隻小鳥學會爬行就會嚐試撲翼飛翔,跌倒1000次後,它終於飛起。小鳥的這種打破常規(即揚棄爬行)的飛躍不是想來就來的,因為小鳥體內本來就有飛翔的遺傳因素。所以,遺傳加突破常規,就會逼出潛能,飛躍而出。

小鳥學飛是符合自然之道的,如果它想學魚遊深海,那就不可能了。所以,所有的飛躍都必須符合自然之道才能實現。

《孫子兵法》講的打破常規不是想當然,而是情勢使然,能這麼做才做。

小鳥起飛靠的是對飛行技術的完全掌握,從而產生技術突破的衝動。《孫子兵法》講的打破常規建立在對常規熟練掌握的基礎上。沒有常識無以成大家,不懂常規就不能“破”與“立”。

《孫子兵法》揭示的“奇正之道”第二原理為有奇有正,二者搭配使用,隻要搭配巧妙,變化無窮。

同樣的配料,同樣的工具,不同的廚師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與火候燒出味道完全不同的兩道菜。

我們使用《孫子兵法》“奇正之道”也必須巧妙搭配,才會在不同的時空與事件中玩出新意。

凡事用常法,不能玩大。

凡事用奇道,玩久了就不新鮮,並且不靈。

凡事有奇有正,乃可鬼神莫測,大見奇效。

《易經》雲:“陰陽不測之謂神”,這與《孫子兵法》的“奇正之道”相映襯,意思也是要陰陽搭配,才能出神入化,不能光玩陰的,也不能光玩陽的。

可以這麼說,世界上所有的“大人物”都是同時用奇正兩道、陰陽兩道,甚至用黑白兩道製勝的。

秦皇用正道開國(指行法治與重農耕),用奇道統一天下(指以合縱破連橫)。

漢武用陰道鞏固統治(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用陽道開邊(武力攻打匈奴)。

至於唐宗宋祖都是用黑道手段打江山(如李世民殺兄與趙匡胤陳橋兵變),用白道手段坐江山(如李世民大開言路與趙匡胤重禮)等。

類似例子萬萬千,都是可以說明一個道理,那就是做事要把常道和奇道、正道和反道搭配著用,必有一番妙境。

“奇正之道”的具體使用模式有:

一、先正後奇。

二、先奇後正。

三、寓奇於正。

四、寓正於奇。

五、亦正亦奇,非正非奇,別是一道。

第一種模式的重點在於:使用正道打好基礎,鋪開,再出奇製勝,往往可以靈活應用。

第二種模式的重點在於:一開始就走奇道,可以領先變局。

第三種模式的重點在於:明為正道,實為奇道,可以虛虛實實,瞞天過海。

第四種模式的重點在於:明為奇道,其實一點都不奇,隻是用常道取勝,反而更出奇。

第五種模式為“奇正之道”的最高境界,以無為成有為,以無招破有招。你說他奇他就奇,你說他正他也堂堂正正,反正讓人摸不著看不見,但又無處不在,充盈四周。這時,“奇”與“正”都已消失界限,元氣所至,一切充滿生機。

說通俗點就是“亂走棋”。這種走法會讓高手也輸得很慘,當然,所謂“亂”指別出心裁,要讓對方亂,自家應該一絲不亂,這樣才能如謝安所講:“鎮之以靜,群情自安。”自己不亂就可以控製亂局。棋道講究中規中矩,章法嚴謹;更講究出奇製勝,從非常角度布子走棋。

一塊野地裏的天然石分陰陽兩麵,陰麵背光,陽麵向陽。一塊石頭就是一個生命體,它靈巧調和陰陽之氣平衡內外,從而使石體與附生物產生新陳代謝,成為一塊生命力長久的“活石頭”。這種“石頭之道”即《孫子兵法》揭示的“奇正之道”,都是令事物長久的奧秘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