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者不得獨進,怯者不得獨退,此用眾之法也。
——《孫子兵法·軍爭篇》
勇敢者不會單獨前進,怯懦者不會單獨離開。這是大家的力量。
《孫子兵法》中“用眾之道”講述的就是,用不畏風險來減小風險。
在一個團隊中總有勇敢者與怯弱者,如果任勇敢者目無紀律一味爭先,或讓弱者想跑就跑,那麼這個團隊容易散夥、敗掉。隻有約束了這兩種極端行為,團隊才能團結作戰。日本企業家和田一夫為將事業發展到巴西,說服了手下員工不冒進、不打退堂鼓,得以一起進發。
上個世紀60年代中期,日本的百貨超級市場進入了一個全麵改革的新時期,紛紛合並調整、劃分區域,形成了一批向全國擴張的實力雄厚的聯營集團,和田一夫也采取了應急措施,吸收了許多附近地區的同行,形成了靜岡縣一個巨大的百貨超市企業集團“八佰伴”。但麵臨那些如大兵壓境的全國性集團,“八佰伴”可謂岌岌可危,許多朋友都勸和田一夫加入大集團,否則死路一條。
“向國外發展!”困頓中的和田一夫心中突然閃出這樣一個念頭,他立刻抓住了它!他堅信:進軍海外,既可避免被吞並的命運,又會成為“八佰伴”走向世界的一個最佳契機。
“好吧,就去巴西發展!”隨即,和田一夫把一麵“八佰伴”的小旗插在巴西地圖上。1969年5月,和田一夫抵達聖保羅,巴西迅速發展的景象使他興奮,他參觀了當地一個由法國人開的最大的百貨商店,親身感受到那種劣質的服務,這一切都給他一種信念:“八佰伴”在巴西大有可為。
但是,“八佰伴”進軍海外的計劃公之於眾後,卻引起一場激烈的爭論:“社長,你得保證成功才好開始吧!”“社長,你不是想拋棄我們吧!”
和田一夫決定:要好好跟他們討論,把職員們的幹勁擰成一股繩,他召開全體職員大會,把“八佰伴”開展海外戰略的意圖、形勢及長遠目標向職工和盤托出,然後,又把全體職工分成30個組,每組派幾名代表彙總小組意見後來麵見和田一夫,與社長共同探討,和田一夫認真傾聽,認真宣傳他的發展戰略,前後用了半個多月時間,30個小組都逐個談過了,沒過多久,30個小組委派了代表來到和田一夫辦公室,用堅決的口吻說:“社長,我們討論後認為社長的見解有道理,請社長安心開拓巴西市場!”
有這幾句話就足夠了!幾個月來食不甘味、寢不安席的和田一夫熱淚盈眶。
和田一夫用心良苦,將問題解決在發生前。在他的團隊中,大部分人對海外發展都心存疑慮,有點退縮不前的味道。和田一夫對手下曉之以理,從而避免了一場混戰,也避免了夭折。
我們做事往往麵臨的問題就是大夥心不齊,自己給自己添亂,根本發揮不出優勢,一陣拉拉扯扯後人手跑的跑,升的升,留下大多數人不知所措地呆在原地。
究其原因,“心不齊”往往發生在首尾環節,即發生在喜歡冒進與退縮的兩種人身上。解決了這兩種人,公共事業才能壯大、獲利。
冒進者看似勇敢,但多半都隻是逞一己之快,屬匹夫之勇,曆來成不了大事。並且,冒進者做事往往是為了自己而不是為了團隊,一旦他得手,就會先下手摘取豐富果實,勢必損害大多數人利益。
退縮者的害處就更大了,一件事還沒開做他就說:“不行啦,我實在完不成。”邊看情況邊溜,滅自己誌氣、長他人威風,讓人痛恨。做都沒做你怎麼知道不行?退縮者往往不是缺乏能力,而是缺乏信心。如果任由他們自溜,將出現一匹害群之馬帶壞一群好馬的不良局麵。
對付退縮者的手段極簡單,那就是清除出去,越快越好,絕不能手軟。個別情況可以教育留用。
對付冒進者的手段一般有三種:
一是讓他冒進,看誰冒進先整誰。有的人注定要冒那麼一下他才高興,你讓他不冒進他很難受,說不定還要給團隊添亂。管理者如果實在不能製止,就不妨讓他跳出來,這樣就會把問題擺在明處,較好解決。當然,不能任由他冒進,準確說是在他“冒而未進”的時候收拾他。
二是化冒進為計劃內進攻。不管怎麼說,除了極個別別有用心的人外,冒進者往往也是為大家,他的冒進具有獻身精神與先鋒精神。這時我們就應該理解這種冒進,不能憑空打擊。冒進者往往能把發展計劃提前一步走,如果引導得好,可以變壞事為好事。我們要變冒進為正常進攻,約束冒進者在紀律內大膽進攻對方,這樣就不會打亂計劃,反而可能提前實現任務。這種辦法的難點在於約束冒進者(要理解也要管理),在於化冒進為正常進攻(及時調整進攻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