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15.我媽(1 / 1)

如果說孩子是風箏,那母親就好比是放風箏的人。

她們的寬容和愛就是那手中的線,時時刻刻幫我們校正著人生的方向。

她對我說:做你想做的事,成為你想成為的人。

上幼兒園時,我開始喜歡畫畫,紙上畫不過癮,就用蠟筆在客廳的白粉牆上塗鴉,踮腳站在凳子上,好像莫高窟裏嘔心瀝血的畫匠。爸軍人出身,建議先揍我一頓,可媽說:“讓她畫吧,她應該有一個快樂的童年。”

媽的寬容並不是想把我培養成張大千或畢加索,她對我說:“做你想做的事,成為你想成為的人。你快樂我也會快樂,而且,你要懂得為快樂付出代價。”

最後這句話我是慢慢才弄懂的。那次,巷子口新開了一家糖果鋪,我天天跑去買薄荷糖吃,媽除了提醒我刷牙外並不多說話。可幾天後我向媽要租小人書的錢,卻遭到了她的拒絕:“錢已經給你了,你有支配的自由,但自由的限度是每天一毛,就這樣。”我知道,媽一說“就這樣”,意味著討論結束,多說無益。權衡再三,我選擇了精神食糧。

從小我就是個不聽話的孩子,上學後又成了一個不聽話的學生。有一陣,學校要求中午回家必須睡覺,還要家長寫午睡條,但我天生覺少,躺在那裏翻來覆去,簡直活受罪。於是,我跟媽商量用閱讀代替午睡,她答應了:“隻要你能保證下午上課不打瞌睡。”

直到現在,我還懷念那些逃睡的、美好的夏日中午:窗簾如羞澀的睫毛低垂,電扇輕輕地吹,我躺在冰涼的席子上看唐詩、童話,手邊一碗冰糖綠豆湯。媽沒有說過開卷有益之類的話,但她不禁止我看任何課外書。對她來說,書就是書——也許可以用好不好看來區分,但沒必要說是否跟學習有關。

初中時我經常逃學,背了畫夾去美麗湖寫生,到圖書館翻閱舊雜誌,或者幹脆在家寫詩。媽委婉提醒幾次後放棄了說服的努力:“我不讚成你這樣做,但我保留意見。我希望你有分寸感,而且,我不會替你向老師撒謊請假。”一定是“分寸感”三個字觸動了我,從此以後我就很少逃學,考試成績也保持在前十名。爸說以我的聰明應該考進前三名,但媽說與考分相比,她更希望我有個寬鬆的少年時代。“孔子說因材施教,”媽一邊擦玻璃一邊悄悄對爸說,“你得承認你女兒和別的孩子不一樣。”

高中時開始有了點稿費。我買了一大堆美麗的畫冊,買了一個綠色的緞子蝴蝶結,配一條苔綠的絲絨芭蕾裙,在鏡子前麵照來照去。還有一次,我偷偷買了一支口紅,媽媽看見沒說話……我也就沒用,後來她替我保存起來了。

18歲進大學,先在經濟係。當我和一大群女伴關起門聽搖滾、翻時裝雜誌時,媽會笑眯眯地敲門端來幾碟自己做的綠草冰激淩,頂尖一粒紅櫻桃。她從來沒有當眾問過我的測驗成績,隻是笑著說:年輕真好。

那年我有了今生第一次約會,我告訴媽,他是世界上最聰明最可愛最英俊的男孩子。後來,男孩打電話來說對不起:他喜歡另外一個女孩。我哭得枕頭都漂了起來。爸摩拳擦掌,聲稱要去揍那個有眼無珠的小子。媽隻是端來一碗湯,對我說:“喝了就好啦!”她還笑著說:“相信嗎?有一天你會連他長什麼樣兒都忘了。”

大二那年我轉係,轉中文。當時經濟專業熱得像個走紅的大歌星,朋友勸我,喜歡寫東西可以把它當業餘愛好嘛,我說真喜歡就沒法業餘。

於是,媽簽字,我轉了係。

畢業後,我在一家報社做副刊編輯,閑了自己畫畫插圖,偶爾趁約稿外出旅遊一番,薪水是當初經濟係同學的三分之一。媽問我是否後悔——當時我正在比照同學剛買的一件昂貴晚裝裙動手仿做。我想了想,低頭畫了一道粉線,說:“不。”

媽笑了:“真是我的女兒。”

媽就是這樣一位平平凡凡、簡簡單單而又偉大的母親,是她的寬容讓我擁有了人生中美好的回憶。

作文技巧

選取極具代表性的事例表達主題

幾件往事,巧妙“串聯”,一點點地展現出母愛的另一麵,那就是對孩子的寬容和尊重。

智慧心語

有一句話是這樣說的:“世界上真正的英雄就是那些讓孩子的生活有所不同的女性。”的確,母親的偉大,不僅僅在於她的無私與奉獻,更在於她們給予兒女的寬容和尊重。對於孩子來說,這樣的母親就是他們心目中的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