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漢王朝—漢武揮鞭與大漢中興03(1 / 1)

成長的煩惱:遮天蔽日

趙綰的提議嚴重傷害了老太太的存在感,也把自己以及學長王臧搭了進去。老太太派人把王臧和趙綰倆人的老底查了個遍,再將其扭曲放大上綱上線,扔讓劉徹看。劉徹不得不看。趙綰王臧連申辯的機會都沒有,直接被扔進監獄,並被逼自殺。劉徹的所有改革措施,被全部叫停。推薦王臧趙綰的丞相竇嬰和太尉田蚡引咎辭職。一夜之間帝國高層出現如此大變動,風雲激蕩,一時舉國震驚。

老太太搞這麼大的動靜,也並不完全是因為趙綰說了這麼一句話。

首先,劉徹的改革措施裏有這麼兩小條,一是所有的侯爵都回自己封地,別在長安城轉悠;二是外戚,包括所有姓竇的人,行為不端者要革出宗門。前者四十年前賈誼就幹過,不過那時的皇帝是文皇帝,手段極其高明的一個人,兩邊各打五十大板,侯爵們都被趕出長安城,賈誼外放長沙國,沒死人,沒有鬧出任何動靜。四十年彈指一揮間,世界又回到從前,侯爵們,竇家的男女老少們,都跑去老太太那裏哭訴,門庭若市。老太太一看這事兒要鬧大,必須要出手管一管。但是由於政見問題,老太太先入為主,已經袒護上這些人了,各打五十大板不大可能了。

其次,老太太是保守派,至少對劉徹來講是絕對的保守派。她深受丈夫文皇帝影響,所奉行的也是文皇帝的施政方針。文皇帝是個非常聰明的人,他即位的時候還處於建國初期,一切還處於恢複期,所以他奉行的是穩定政策,對匈奴忍讓,對內促進經濟發展,沒有進行任何大規模的運動之類,賈誼多少次說要改革都被他否了。老太太堅守的便是文皇帝這一套。劉徹要改革,在她眼裏---不對,她眼睛早瞎了,在她的意識裏---簡直就是對祖先的背叛。但是決不能因為老太太保守,就說她是壞人,這是兩碼事,無論保守還是改革,都是從國家角度而言的,很難說清誰對誰錯。但是她對王臧趙綰下手這麼狠,倒是很有幾分當年呂後的味道---呂後隻是對劉家人狠了一些,對朝臣們其實很夠意思。

其三,老太太權利欲很強。這個是她的性格和所處的位置決定的,不好說什麼。趙綰說不要再向她請示了,這對老太太就是個挑釁。人受到威脅就會反擊,加上政見問題,於是王臧趙綰死了,竇嬰田蚡辭職了。

這一係列的過程中,劉徹一句話也插不上,老太太根本就沒給他任何說話的機會,劉徹雄心勃勃的改革計劃遭到重擊,他忽然感覺到自己這個皇帝根本就是個空頭名號,老太太在一天,他就要做一天傀儡。劉徹也明白了為什麼申培老頭子天天神神叨叨就是不說一句正題,因為他感覺到了老太太巨大的陰影。我們說年少衝動,這話絕對沒錯,劉徹便因為自己的衝動葬送了兩條大好性命。申培老頭兒自己也辭職回家了。

丞相和禦史大夫被免職;然後委任新丞相、太尉、禦史大夫、郎中令;再然後新禦史大夫和郎中令被逼自殺、丞相和太尉引咎辭職。這便是劉徹即位第一年內發生的事。帝國高層的局勢用混亂形容一點不過分。劉徹很鬱悶,很迷茫,很失落。老太太安排了新的高層班子,許昌任丞相,莊青翟任禦史大夫,都是老家夥。不用說,這倆人都是老太太的傳聲筒。老太太還讓石建做郎中令,石慶做內史,這都是皇帝身邊的近臣。

這倆姓石的都有來頭。很久很久以前……劉邦打項羽的時候,在黃河邊上認識了一個叫石奮的小孩,還把人家姐姐弄到了手,前文曾經提到過。這石奮一直活到現在,還生了四個兒子,分別叫石建,石甲,石乙,石……慶,不知道為什麼不跟著叫石丙。爺兒五個都是年薪兩千石(糧食)以上的高官,所以人送稱號萬石君。

這一家人能混這麼好,靠的就一條:恭敬謹慎,變態那種級別。這個石建,有一次寫奏折,寫完檢查,發現有個馬字,古體的馬(馬),少寫了一個點,就在那兒哭啊鬧啊,完了完了,寫錯了字,皇上肯定要殺我了…誠惶誠恐重寫了一份才安生了。他那個弟弟石慶更有意思。石慶給劉徹駕馬車,劉徹就問他,駕車的有幾匹馬。石慶用鞭子仔仔細細數了一遍,然後舉手說:六匹馬。……他們的性格完全得自石奮的言傳身教,至於石奮,早就無聊到一定境界了,不說他也罷。

劉徹天天和無聊到這種地步的人在一塊兒,他又那麼年輕,精力旺盛,沒被折磨瘋了真是令人景仰。

每個劇本裏都會有一個喜歡添亂的女人,這當然不是歧視女性朋友們,編劇們就喜歡這麼設定,我也沒辦法。負責給年輕的、鬱悶的劉徹添亂的,就是他的正室皇後,當然就是我們的阿嬌啦。劉徹姑姑館陶長公主的女兒陳嬌,小時候就定了親的那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