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0多年前,這裏曾發生過一個真實的事件,因此古潮音洞又叫謝家避難之洞。因為曾經護佑過人的生命,當我懷著感念與崇敬之情走近古潮音洞時,感覺它既親切又莊嚴。兵戎相見,曾經的戰火早已消散在歲月深處,不說也罷。而現在的古潮音洞聲名遠揚,前來遊曆者絡繹不絕,就不能不提到一個名叫曉武的浙江人,應該說他和古潮音洞彼此成全了對方。
一個浙江溫州人,在老家生意做得紅紅火火,為何要背井離鄉,來到這偏僻的聶家河鎮從事旅遊開發呢?原來,他的初衷是為了給母親盡孝道,他的動力源自對母親深沉的愛。
曉武先生的母親本是宜都人,花樣年華時與他身為國民黨高級將領的父親不期邂逅,一見鍾情,然後跟隨其父遠赴浙江,生兒育女,相伴左右,度過了大半輩子。在他父親去世後,母親的思鄉之情日漸濃厚。為報答母親的養育之恩,曉武先生毅然決定轉行,幾經周折,最終選擇在母親的家鄉投資旅遊。當他經過艱苦創業,新的事業終於有了起色之後,便將母親從浙江接到宜都安享晚年,直到老人家帶著滿足和欣慰離開人世。
現在的曉武先生常常被人稱為成功的實業家,但並沒有多少人了解他當初最樸實的心願。不過,即便母親去世了,他本人也是兩鬢斑白,漸入老境,但他仍然在以飽滿的熱情和獨特的經營理念尋求景區更大的發展。在周邊縣市旅遊開發異軍突起、各顯神通的情況下,古潮音洞仍占有一席之地。他在一次談創業經曆時曾經表示,在按照自己的設想把古潮音洞風景區打造得更加令人滿意時,他會選擇落葉歸根,回到浙江。客居他鄉的人,終要回到故鄉。
我們是否可以這樣理解:曉武先生把建設古潮音洞風景區作為報答母親最好的載體,而在景區不斷發展壯大的過程中,他的靈魂得到了淨化,思想得到了升華,生命旅程也因此變得更加豐富,別有意義。
今年三月,我再次故地重遊,無意中聯想到曾經的曆史和現實的際遇,感覺古潮音洞真的就多了幾分曆史的厚重感和充滿內在力量的母性色彩。
行走在歲月深處
曾以為那些年代久遠的人或事過去了也就罷了,殊不知一個小小的牽引突然就觸動心靈,讓逝去的人或事一下子清晰如昨。如同鼠標輕輕一點,電腦屏蔽的界麵就會清晰凸現。
要不是有幸參加“深山木瓜花都旅遊節”,置身於木瓜花海,有關木瓜的陳年舊事已完全淡出我的記憶。
據載,木瓜為百益之果,屬全國30種藥食兩用食品之一,富含17種氨基酸,18種礦物質及維生素,具有降酶護肝、抗菌消炎、舒筋活絡、美容養顏、軟化血管之功效……這是後話。在我童年的記憶裏,家鄉的田邊地頭到處都栽種著木瓜樹。慈祥的祖母牽著我的小手從田塍走過,語重心長地告訴我:每年秋天木瓜樹都要剪枝,不能讓它長得太高大。春天開花時不要隨便采摘花朵。待到夏天木瓜成熟後用刀切成兩瓣,曬幹後可以賣錢,而錢可以換來花衣裳、糖果、筆墨之類的東西,這樣我就能好好念書了。自此,我對木瓜有了一種別樣的情感。
記得每年木瓜豐收的季節,采摘木瓜的大媽大嬸兒在田間扯起嗓子對唱山歌,切曬木瓜時熱戀中的青年男女借機眉目傳情,好不愜意。有一年暑假,我和姐姐執意要在夜裏跟著隊裏的大人們去守木瓜,祖母說,你們以為這是去吃肉啊,去了保證有你們受的。果然,我們整夜都不敢合眼,老是擔心下雨和小偷光顧曬場,第二天自然是混混糊糊、哈欠連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