暗香浮動美人梅
也許因為我是女人的緣故,歲寒三友中我獨愛梅。總想約上三五好友踏雪賞梅,去感受一份別樣的浪漫與韻致,去探究一下這冰清玉潔的梅,究竟是以怎樣的風姿和魅力撥動了無數古今文人雅士的心弦。無奈,去年冬天的雪比以往任何一年都大,天氣格外寒冷,而且冷的時間似乎也格外漫長,尤其怕冷的我思維與身體一起進入了冬眠狀態,慵懶之至,便又一次錯過了去車溪賞梅的大好時機,心中自是隱隱失落。
早春的車溪,天藍,水碧,雲淡,風輕,乍暖還寒。不曾想,錯過了漫山遍野的臘梅,卻意外邂逅梅中尤物-------一株美人梅,她還有一個極好聽的名字,叫“垂絲美人”。這株美人梅俏立在浮香橋頭-----尋訪臘梅的必經路口。起初見她,疑是桃花。隻見粉紅的花瓣濃而不豔,冷而不淡,疏影有致,幽幽的清香撲麵而來,沁人心脾,惹得眾女子甚是好奇,紛紛駐足。觀賞她,撫摸她,親吻她,最後還要同她一起來個合影,佳人與花兒爭奇鬥豔,可謂梅花朵朵開,佳人齊聚來。
而我卻在喧鬧之外暗暗揣度這株梅的心思:她既不與姐妹臘梅結伴而行,也不在百花齊放美女如雲的時候出場,而是選擇在這樣一個早春時節一枝獨秀,雖有些孤寂,高處不勝寒,卻超凡脫俗,與眾不同。她是美麗、聖潔、堅毅而高貴的,也是聰明、睿智、清醒而理性的。
生命總在證明,哪怕是一閃即逝的流星,是風沙覆蓋的腳印;生命總在渴望,哪怕是一朵殘缺的花,一顆受傷的樹。而這株清雅的美人梅又在向世人證明和渴望什麼?遊人如織,摩肩接踵,每個人都隻是匆匆的過客,不會作過多停留。這梅花倒不卑不亢,寵辱不驚,隻顧盡情地綻放著、燦爛著,始終不辜負這一次難得的花季。
我知道,過不了多久,桃花、杏花、梨花各種花花草草都將粉墨登場,到那時美人梅就會悄然謝慕。但她是不會被人們遺忘的,因為她是這個春天的花事經典。人隻有一生,花有無數季,但等到來年春天,花也不是那些花,人也不是那種心情了。故而,無論是人還是花,生命中每一次燦爛的機會都值得好好去珍惜。
一朵梅花在我心,一片春光在車溪。
以母親的名義
在我看來,熟悉的地方沒有風景更多是對所處環境的花草樹木、清風明月習慣之後的一種漠然,所謂久居蘭室不聞其香。因為我們的近處恰恰是別人的遠處,所以總會有那麼多人千裏迢迢,不辭辛勞,來到我的家鄉———並不遜色於桂林山水的清江畫廊。這充分說明近處也是有風景的,關鍵在於曆經千帆之後是否還保有一顆敏感善辨的心。正是帶著這種想法,我先後兩次來到毗鄰長陽的宜都市聶家河鎮古潮音洞風景區。
陽春三月,細雨霏霏,乍暖還寒。山上的植物一改冬日的頹廢情緒,紛紛吐出新綠,翠色稠密,春雨沐浴後更顯清新嬌嫩,恰似嬰兒的皮膚。踩著同樣被春雨洇濕的青石板路逶迤而上,古潮音洞就掩藏在一片秀色之中。倘若不刻意走近,還真難發現它。
作為一處風景,古潮音洞獨具特色,我們有多種理由“登門拜訪”。比如:洞內有被譽為“中華第一巨柱”的鍾乳石,有受省級文物保護的摩崖石刻,有隻聞其聲、不見其形的伏流河所形成的罕見的潮音……古洞天成,千百年來,潮聲依舊。在世人還未發現它之前,洞中的鍾乳石躺在時光的懷抱裏,不急不躁地完成著滴落與積澱的神奇使命,地老天荒,無休無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