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複一日,年複一年,我們都不可逆轉地要老去,會被時間強行帶到不可預知的未來,就像一個倔強的小孩被大人拽著走,連跑帶竄,極不情願。於是,我跟時間商量,請鬆開你的手,我跟著你走就是了。我臣服你,但不接受你的奴役。我也想對時間說,其實你已經夠仁慈了,你並不是一下子就讓我們老到不堪,你已經給足了緩衝的期限,讓我們學會去思考、去修煉、去承受,去做好人生蕭索到來之前的心理準備。
或許,所有美好的創造都來自於最深的孤獨與寂寞。隻有讀懂了孤獨與寂寞,耐得住孤獨與寂寞,才會最終超越和升華孤獨與寂寞。所以,即使兩天沒人講話,三天不下樓,四天不上街,我也不會覺得冷清。相反,因為有孤獨相伴,一個人獨處的感覺很好。
看著我平時忙來忙去,不得空閑,母親多次對我說,好歹把這本書寫完算了,別再寫了,太累!知道她是疼我,我跟她解釋,做自己喜歡的事是很享受的,累也是心甘情願的,況且,不寫長篇也不至於太累。我寫出一篇滿意的文章,就像您打花牌時和了一個大和。女兒愛上文學,就相當於找到了一個可以相伴終身的知己,您應該感到欣慰,支持我才對呀!母親“哦”了一聲,若有所思,便不再言語。做母親的總是無法不惦記自己的孩子。有一次,母親又念叨著叫我別太累了,我一本正經地說,您看您把我生得既不天仙,又不天才,還不八麵玲瓏,隻曉得老實幹活兒,確實累。要不這樣好了,您給我賠幾個錢算作補償吧。母親笑著回答,這個錢賠不得,如果賠了錢,你就要找銷路,就會買更多好吃的東西,到時候長胖了就越怕不好看了。母親是個樂觀風趣的人,好幾次離開父母家時,母親站在門口,手扶門框,笑著說,有時間隨時回來吃吃飯,說說話,我們之間還是要多走動走動才好呢!
對於我來說,以寫作的方式去表達自己與修行自我的確是一件快樂和幸福的事情。寫作的過程就像帶著夢想去旅行,最後會發現在路上比到達終點更有意義。現實生活就像一個人,不可能達到完美,而用文字構建的理想花園可以無限地接近完美。
2011年11月,全國最大的民營連鎖書店“光合作用”宣布倒閉,“光合”失去“作用”。而就在我們的眼皮底下,在一樓營業了數十年的老字號書店也在一夜之間搬至二樓,一樓變成了流光溢彩五彩繽紛的名牌服飾店。一樓的人來人往和二樓的冷冷清清成為彼此的參照。這些事件究竟給我們傳遞了怎樣的信息呢?我想,傳統實體書店受到的衝擊是多方麵的,不斷上漲的成本,網上書店的興起,電子媒體帶來的淺閱讀,更重要的一點是五千年文化綠洲的荒漠化。
雖然我隻是在擁有一份自己熱愛的、忙碌的、與文學沒有任何關聯的工作之餘從事寫作,但我對自己的寫作還是不甚滿意,比如:速度、數量、質量,還有種類(尚未創作過長篇小說)。但為了不至於徒增煩惱,始終保持內心的寧靜,我又反過來勸慰自己,並與自己達成和解:日益加快的生活節奏,充滿競爭的工作環境,讓人“壓力山大”,當不少人都不再願意或者說沒有時間去讀書了,你還在一片喧囂與聒噪之外,尋得一處角落,埋頭在那裏認真地寫字,虔誠地讀沈從文、卡夫卡、馬爾克斯……,容易嗎?有所為有所不為,盡力而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