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晶愛跟別人聊天,特別是他在旅途中無聊的時候。有一次,他到廣州出差,在坐火車時和鄰座一個素昧平生的人聊了起來,王晶待人非常熱情,又是給人端茶水,又是給人削蘋果。在攀談中,他了解到,鄰座原來是個大學講師,從事講師的工作時間長了,逐漸便有些厭倦了,於是就辭職自己開辦了一家公司,自任這家公司的總經理,現在這家公司發展得非常紅火。他們聊得很投機,而且非常愉快。到廣州站後,他們匆匆交換了名片,其實他們隻是萍水相逢,誰也沒有想到今後可能會用到誰。
天有不測風雲,人有旦夕禍福,沒想到,幾個月後王晶所在的單位倒閉,他成了無業遊民,找工作找了幾個月仍然沒有合適的,房租都到期了,工作還沒有著落,他急得像熱鍋上的螞蟻。
有一天,王晶正在心煩,忽然想起了那位在火車上遇到的人,於是就給他打電話,說明了自己的情況,問他們那裏有沒有適合自己的崗位。那個人回答說,他的公司目前不缺人,但是卻非常熱情地給王晶介紹了另一家公司,讓他去麵試。就這樣,王晶很快找到了新的工作。
人脈是公認的成功法則,如果將一個人30年的事業生涯分成三個階段,那麼第一個10年,重點在於培養專業。在這個時期,年輕人並不需要刻意把重心花在建立人際關係上,而是利用每一次機會,先把事情做好,附帶建立一些人脈。第二個10年,是專業與人脈並重的階段。這時,除了通過工作上的往來建立人脈,也可以發展私人的社交圈。在事業生涯的最後10年,人脈網絡關係的作用將大大優於專業,因為專業的部分會有你的下屬幫你完成,而你的人脈網絡卻成為使這些專業增值的必要手段,在這個時候,擁有好的人脈網絡,凡事才能夠左右逢源,水到渠成。
要想建立廣泛的人脈關係網,我們就要養成在任何時候和人說話打招呼的習慣,即使是在街上碰到的陌生人,都可能成為我們事業生涯的關鍵人物,雖然對方表麵上看並不是你心裏所期待的人。我們要有與人為善的態度,對人好是自己的事情,至於別人對我好還是不好,我們不要去過多的追究,因為那是他的選擇。在建立人脈網絡的過程中,很多人常常陷入一種情緒,就是對人家好,就希望獲得相應的回報,萬一結果不如預期,馬上就會產生心理上的不平衡,覺得自己吃了大虧,久而久之,就會喪失對人的熱情,或是在感情上做選擇性的付出。這種做法是錯誤的,因為全心全意待人,是我們獲得人脈和財富的法寶。
業餘從事房地產買賣的王芳,住在某大廈,當時那裏是名列豪宅的大樓,每次有人要買房子,第一個就是問大門口的警衛:“這裏有沒有人要賣房子?價錢多少?”結果,每一次警衛的答案都是:“你去問住在八樓的王芳,她很喜歡賣房子,你就不需要再去找其它的中介了。”結果,王芳在大樓住了十八年,一共賣了十套樓房,每一套樓的買賣價格都很高,平均能賺近百萬元。
王芳在回憶為什麼管理員總是對她這麼好時說:因為在這之前,每一天隻要經過大門,她一定會向警衛打招呼,不但逢年過節送紅包,平常有好吃的,也一定會記得與他們分享。當時那棟大樓住了一百多戶,幾位輪班的警衛平常也會嘰嘰喳喳交換心得,討論哪一戶人家比較客氣、態度好之類的事情,最終警衛們一致認為,住在八樓的那位小姐是這全樓最好的住戶,而且,又做房地產生意,所以,每次來人問房子的事,他們總是把顧客推薦給王芳。
如果,你生於普通家庭,又沒有機緣巧合結識什麼資本朋友,是不是就“他生未卜此生休”了?其實不然,我們可以逐步建立“人脈網絡”,用這樣方法為人處世,不但能獨善其身,也可以兼濟天下。有一個人,他幫助了很多人,有很多朋友。這個人不能說很順利,但是他確實能夠逢凶化吉,他的朋友實在太多,所以他的機會也多。要記住這樣一句話:我們的體能會下降,知識也會落伍,但唯一不斷增長的就是人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