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十五章 做人有自信,唯唯諾諾不討好2(2 / 3)

沒人願意洗廁所,何況她從未幹過粗重的活兒,細皮嫩肉,喜愛幹淨,幹得了嗎?洗廁所時,在視覺上、嗅覺上以及體力上,都會使她難以承受,心裏暗示的作用更會使她忍受不了。當她用自己白皙細嫩的手,拿著抹布伸向馬桶時,胃裏立刻翻江倒海,惡心得幾乎嘔吐卻又嘔吐不出來,簡直太難受了。而上司對她的工作質量要求卻特高,高得駭人:必須把馬桶擦洗得光潔如新!

她當然明白“光潔如新”的含義是什麼,因此,她陷入疑惑、苦惱當中,也哭過鼻子。這時,她麵臨著人生第一步怎麼走下去的抉擇:是繼續幹下去,還是另謀職業?繼續幹下去太難了!另謀職業,她不甘心就這樣敗下陣來,因為她想起了自己出來時曾下過的決心:人生的第一步,一定要走好,馬虎不得!

正在這關鍵時刻,同單位一位前輩出現在她麵前,幫她擺脫了苦惱,幫她邁好了這人生的第一步,更為重要的是,幫她認清了人生之路應該怎樣走。他並沒用空洞的理論去說教,而隻是親自做了個樣子給她看了一遍。

首先,他一遍遍地抹洗著馬桶,直到抹洗得光潔如新,然後,他從馬桶裏盛了一杯水,一飲而盡,竟然毫不勉強。實際行動勝過萬語千言,他不用一言一語就告訴了她一個極為樸素的道理:光潔如新,要點在於“新”,新而不髒,因為不會有人認為新馬桶髒,也因為新馬桶中的水是不髒的,也是可以喝的。反過來講,隻有馬桶中的水達到了可以喝的程度,才算是把馬桶抹洗得“光潔如新”了,而這一點已被證明是可以辦得到的。

從此,她成為了一個全新的、振奮的人,工作質量也達到了那位前輩的高水平。從此,她很漂亮地邁好人生的第一步,從而踏上了成功之路。

6.時時告訴自己:我能勝!

前世界拳擊冠軍喬?弗列勒每戰必勝的秘訣是:參加比賽的前一天,總要在天花板上貼上自己的座右銘——“我能勝!”一個人,隻有抱定這種必勝的信念才能最終獲得成功。

威爾遜在創業之初,全部家當隻有一台分期付款賒來的爆米花機,價值50美元。

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威爾遜做生意賺了點錢,便決定從事地皮生意。如果說這是威爾遜的成功目標,那麼,這一目標的確定,就是基於他對自己的市場需求預測充滿信心。

當時,在美國做地皮生意的人不是很多,因為戰後人們一般都比較窮,買地皮修房子、建商店、蓋廠房的人很少,因而地皮的價格也很低。當親朋好友聽說威爾遜要做地皮生意,異口同聲的反對,以為他做生意都做傻了。

但是,威爾遜堅持己見,他認為反對他的人都目光短淺。他認為雖然連年的戰爭使美國經濟很不景氣,但美國是戰勝國,它的經濟會很快進入大發展時期。到那時,買地皮的人一定會增多,地皮的價格就會暴漲。

於是,威爾遜拿出手頭的全部資金,再加上一部分貸款,在市郊買下很大一片荒地。這片土地由於地勢低窪,不適宜耕種,所以很少有人問津。可是,威爾遜親自觀察以後,還是買下了它。威爾遜的預測是,美國經濟會很快繁榮,城市人口會日益增多,市區將會不斷擴大,必然向郊區延伸。在不久的將來,這片土地一定會變成黃金地段。

後來,事實果真如威爾遜所料。不出三年,城市人口劇增,市區迅速發展,大馬路一直修到威爾遜所買土地的邊上。這時,人們才發現,這片土地周圍風景宜人,是人們夏日避暑的好地方。於是,這片土地的價格倍增,許多商人競相出高價購買,但威爾遜不為眼前的利益所惑,他還有更長遠的打算。

後來,威爾遜在自己這片土地上蓋起了一座汽車旅館,命名為“假日旅館”。由於它的地理位置好,舒適方便,開業後,顧客盈門,生意非常興隆。

從此以後,威爾遜的生意越做越大,他的假日旅館遍及世界各地。威爾遜的經曆告訴我們:能否堅信自己與人生的成敗息息相關。

華格納遭受同時代人的猛烈攻擊,但他對自己的作品有信心,終於戰勝世人,成為頗有影響的大音樂家。達爾文在一個英國小園中工作了20年,有時成功,有時失敗,但他鍥而不舍,因為他自信已經找到線索,終於寫出了舉世矚目的《物種起源》。

19世紀的英國詩人濟慈,幼年就成為孤兒,一生貧乏,備受文藝批評家的抨擊,戀愛失敗,身染癆病,26歲即去世。濟慈一生雖然潦倒不堪,卻不受環境的支配。他在少年時代讀到斯賓塞的《仙後》時,就肯定自己也注定要成為一名詩人。濟慈一生致力於這個偉大的目標,終於使自己成為一位名垂不朽的詩人。有一次,他對別人說:“我想,我死後可以躋身於英國詩人之列。”

我們都知道電話是貝爾發明的,可是,很少有人知道,在貝爾之前,就有人發明了電話,但他沒有努力去宣傳和推廣自己的成果,終於被埋沒掉了。貝爾發明了電話後,起初也不被理睬和相信,但是他信心十足,不斷利用各種機會廣泛宣傳,終於把電話推廣開來。

其他如蕭伯納、門捷列夫、居裏夫人、諾貝爾等,都是靠自信獲得成功的典範。這些人的經驗告訴我們:你自信能夠成功,成功的可能性就大為增加。你如果自己心裏認定會失敗,就永遠不會成功。沒有自信,沒有目的,你就會俯仰他人,一事無成。

7.既然做出選擇,就堅決的把它完成

我們經常會看到一些很有才華,也很有想法的人,最終卻一事無成,究其原因,大多還是因為他們缺乏自信,不相信自己能夠成功,不相信自己能夠承擔那麼重的工作,所以總是戰戰兢兢,不敢付諸行動。

生活中,我們會經常碰到這樣的事,自己想在某個地方開一家飯店,但總怕沒生意,遲遲不敢開。這時,有一個人捷足先登,開了起來,生意居然很火,你可能就會很後悔:唉!我還想什麼?為什麼不先做起來?

類似這樣的事,可能每個人都經曆過。但痛定思痛,你有沒有想過,究竟是什麼原因,使我們有了這樣那樣的後悔?恐怕是對自己的判斷有懷疑吧?

1906年,希臘船王奧納西斯出生於土耳其西海岸的伊密爾,在他十六歲那年,全家逃難到了希臘。

第一次世界大戰之後,經濟開始複蘇,很多人沒有摸準市場的脈搏,拚命擴大再生產。不久就出現了市場過剩,物價迅速下跌。有些人,為了使自己的資金流動起來,紛紛將自己的產品降價銷售。那些手裏稍有積蓄的人,都在考慮買點兒什麼不會賠錢的東西,以免自己手裏的鈔票貶值。

奧納西斯心裏也想,生產過剩、物價暴跌之後,經濟必然再次繁榮,商品的價格一定會回升,有的甚至還會暴漲。毫無疑問,現在買進便宜的商品,到那個時候就會獲得成倍的利潤。

可是買什麼呢?他沒有像其他人那樣買些股票、房屋、黃金之類的東西,他買的是經濟危機之中最不景氣的海上運輸工具——輪船。他是這樣分析的:世界經濟一旦複蘇,運輸必須先行,他投入的錢就會像植物一樣瘋長,利潤就會源源不斷地產生出來。有了這種認識,他馬上把全部財產都拋了出去。

在這場經濟危機中,加拿大國營運輸業幾乎破產,不得不拍賣家業,其中正好有6艘貨船,10年前的造價是200萬美元,而現在每艘的價格卻僅僅2萬美元。這個消息傳到奧納西斯的耳朵裏,他差點跳了起來,急忙趕到加拿大買下了這6艘貨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