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7章 參考文獻(1 / 3)

菲利浦·阿裏耶斯、安德烈·貝金(編):《西方人的性》,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年。

埃倫賴赫等:《疾病和錯亂——疾病的性別政治學》,《婦女與發展》(會議論文集),1993年5月。

伊·巴丹特爾:《男女論》,湖南文藝出版社,1988年。

倍倍爾:《婦女與社會主義》,中央編輯出版社,1995年。

波伏瓦:《第二性》,中國書籍出版社,1998年。

鄧國勝《婚姻擁擠研究——兼論中國生育率下降的代價》,博士論文,1999年。

奉孝剛、陽文靈:《廣西龍勝嬰幼兒人口性別比分析》,《中國少數民族人口》,2000(1),29~31頁。

弗裏丹:《非常女人》,北方文藝出版社,2000年。

龔國雲:《出生性別比升高的思考與對策研究》,《人口研究》,2001(3),74~76頁。

韓曉華:《出生人口性別比失衡原因研究》,博士論文,1993年。

何春蕤(編):《跨性別》,中央大學性別研究室,2003(1)。

何春蕤(編):《性工作研究》,中央大學性別研究室,2003(2)。

湖南省婦聯婦女幹部學校、湖南省委黨校婦女理論研究室(編):《婦女學概論》,北方婦女兒童出版社,1987年。

吉登斯:《親密關係的變革——現代社會中的性、愛和愛欲》,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1年。

金一虹:《父權的式微》,四川人民出版社,2000年。

居伊昂:《性與道德》,國際文化出版公司,1988年。

賴希:《法西斯主義群眾心理學》,重慶出版社,1990年。

李兵、孫家健:《出生嬰兒性別選擇的經濟學分析》,《人口與計劃生育》,2001(3),50~54頁。

李南、馬科斯·費爾德曼:《陝西省略陽縣和三原縣男孩偏好文化傳播調查》,《人口與經濟》,1999(增刊),35~47頁。

李樹茁、馬科斯·費爾德曼:《中國農村男孩偏好文化的傳播和演化》,《人口與經濟》,1999(增刊),7~18頁。

李煒:《中俄兩國人口生育文化觀念淺析》,《人口研究》,2001(3),55~60頁。

劉原:《陝西省出生人口性別比問題研究》,碩士論文,1999年。

雷澤蒂等:《性別與健康》,《婦女與發展》(會議論文集),1993年5月。

羅洛姆:《愛與意誌》,甘肅人民出版社,1987年。

馬建釗等(編):《華南婚姻製度與婦女地位》,廣西民族出版社,1994年。

馬瀛通、馮立天、陳友華、冷眸:《出生性別比新理論與應用》,首都經濟貿易大學出版社,1998年。

孟憲範(編):《轉型社會中的中國婦女》,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4年。

米利特:《性的政治》,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1999年。

穆勒:《婦女的屈從地位》,商務印書館,1995年。

穆薩弗(編):《性學總覽》,天津人民出版社,1992年。

奈斯比特、艾柏登:《女性大趨勢》,新華出版社,1993年。

邱仁宗等(編):《中國婦女和女性主義思想》,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8年。

桑莫斯:《背叛女人的女人——誰篡奪了女性主義?》,正中書局,1995年。

孫宜康:《古典與現代的女性闡釋》,聯合文學出版社,1998年。

坦娜希爾:《曆史中的性》,光明日報出版社,1989年。

陶春芳等(編):《中國婦女社會地位概觀》,中國婦女出版社,1993年。

王逢振(編):《性別政治》,天津社會科學院出版社,2001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