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54章 1934年10月28日於都河畔(2)(1 / 2)

他凝視著沸騰的人群,把話一轉: “打遊擊,不能帶傷員,這就是紅軍的難處,他們就在那裏。”陳毅指著草棚外的傷病員。他們本來都是體強力壯精明能幹的好後生,能勞動,會打仗,有的還能解文識字看書報,你們少兒子的可以領他們回去當兒子,你們少女婿的可以領他們回去當女婿。”陳毅看見幾個姑娘羞紅了臉,低下頭去暗自笑,“這要看你們有沒有好眼力,我讓你們隨意挑,挑了再換可就難了!”

人們發出歡樂的笑聲。

“傷員們擔心你們不會治傷,可是我不擔心……”

“我們用草藥土方也能治!”一個老頭充滿信心的大聲說。

“對,土辦法不比洋辦法差!”有人補充。

“我們還有醫生留在遊擊隊,”陳毅說,“實在需要還可以找他們!”

“好啦,讓我們去挑吧!”人們等不及了!

“還有幾句話,抬走輕傷的,每個發五塊大洋,抬走重些的,發十塊大洋,這是咱們的林醫生!由她帶你們去!”

“可是,還有無人抬的呢?”提問的是羅自勉。

“老先生問得好!”陳毅特意向老人表示致意,“可見鄉親們想得很周到,沒人領的,我們就留醫院裏……”

羅自勉舒了一口氣。

大家歡呼地擁向傷病員。有的在奔跑中跌倒了。

他們將有一個陌生的兒子或女婿!

傷員將有一個陌生的家!

這是羅自勉屋後邊山溝裏的一間造紙棚。這裏住著三個婦女,國民黨占了於都之後,她們就躲到這裏來了。

“麗珠,麗珠!”羅老人在屋外叫著。

方麗珠走出來。

“快,跟我到竹林坑去抬傷員去!”

“可是遊擊小組沒有給我任務!”

“這是我自己的任務,我要你幫我去抬一個人。他是我的朋友!”

方麗珠跟著老人向竹林坑奔跑,她沒有想到七十歲的老人還有這樣大的腳力!

老人的判斷是對的,除了十幾個傷殘很厲害的傷員外,隻有他的朋友沒人領走,他病得太厲害了。

但老人堅持把他抬到自己家裏。

三、陳毅與項英

陳毅坐在溝口上一塊墊了軍毯的石頭上,他的大腿坐骨負重傷。隻能歪坐著。看著傷員被群眾抬走,他的心情是沉鬱的,他不知道今後的工作能不能順利開展。原因是他和項英的觀點很不一致。

紅軍西征之後,項英接他回機關,傳達中央臨行前的部署。商討紅軍走後的行動方針。這場爭論是激烈的,也是極不愉快的。項英有選擇地向陳毅念了他的長條筆記本,陳毅半天沒講話。

“要我們承擔保衛蘇區的指導思想是不對的,”陳毅聽了項英有關情況及任務的介紹後思索了很久,“這會影響我們的作戰方針!”

“紅軍主力西征,必然把敵人主力也拉走,這會減輕中央蘇區的軍事壓力。在湘西與二、六軍團會合後,打幾個勝仗,然後再殺回來,我們來個內外夾擊,可以徹底粉碎敵人的圍攻,恢複和擴大我們的蘇區!”項英說得很有信心。

“我們應該承認五次反‘圍剿’的失敗,紅軍主力在時,尚且無法打退敵人進攻,而紅軍主力撤走,我們反而能夠保衛,這是夢想!”

“你這種悲觀情緒我是早就知道了。打了幾個敗仗就氣餒。我希望你徹底轉變。”不愉快的談話被秘書打斷了。

圖書館館長請示如何疏散圖書,哪些書應該包裝收藏。

“你告訴張館長,凡是馬列主義經典著作和革命報刊一律妥善收藏,好了,你對他說,兩個小時之後我到圖書館親自檢查。”

陳毅不耐煩扭動著身子,他感到項英目前在幹著不應該幹的事:

“我既不悲觀也不氣餒。我是清醒的估計當前的形勢。我們在占絕對優勢的敵人麵前應該組織退卻,有計劃的退卻。”

“這不但是失敗情緒,簡直可以說是絕望情緒了!”項英打斷陳毅的話,居高臨下地教訓說:“我們應該根據中央的精神堅持鬥爭。進行決戰。”

陳毅據理力爭:

“應該說這是博古、李德的精神!是使五次反‘圍剿’遭受嚴重損失的精神。我們不能機械地執行指示。應根據實際情況處理問題。”

項英心想,我同李德、博古談話時,對陳毅的評價是何等正確啊。

談話又被電話鈴聲打斷了:是醫院院長請示醫療器械是否也要包裝埋藏的問題。

“包裝?埋藏?你們再有了新的傷員怎麼辦?”項英有些惱火。“我看你們都被失敗情緒傳染了。什麼都想藏。什麼?傷病員疏散問題?不是給你指示了嗎?大家有意見?什麼,有的傷員竟然鬧事?真是豈有此理,哪一件事照顧不到都要出紕漏,好了,下午四點鍾,我去你們那裏,召開全體大會,我講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