琉球設府是正常的行政規劃,但簫清和任知府就是意料之外,前幾天天熙皇帝才朝上發怒,直言說琉球回歸是大功勞,當臣子的能為國捐軀是大義。尤其是天熙皇帝那個意思,有意讓簫清和任兵部尚書,這讓大臣們更為恐惶。要不是想到天熙皇帝第一次庭杖就打出了命,真想跪到大殿以死銘誌。
就文臣們無奈的時候,突然間聖旨下來,簫清和任琉球知府。知府是從四品,品級官位不能說小,主要是去的地方是琉球。琉球離京城千城之遠,又是剛剛收複,百廢待興實是個清苦至極之地。有些此時待起複的官員有門路都尋著門路,怕被抓壯丁抓到那裏去。
結是簫清和去當這個和府了,文臣愣神之後立即開始狂歡,這樣的安排根本就是把簫清和流放了。收複琉球簫清和確實有大功,殺了他多少令天下忠臣良將寒心,現說是給了四品官職,其實就是變相的流放,就是簫清和還活著,這輩子隻怕也回不了京城。隻要他不朝中,對於許多憂心的文官來說就跟死了一樣。
當然對與死了兒子的官員來說,以林大老爺為例,依然是恨不得把簫清和剝皮抽筋。隻是他再恨,也沒跟他一起鬧,簫清和都流放了,對與官員們沒有妨礙了,再去跟皇帝鬧騰,純粹就是活得不耐煩了。
四月中簫清和起程去琉球,沒有任何親友相送,天熙皇帝派了侍從跟隨。據宮裏的太監們說,簫清和走那天,天熙皇帝一個養心殿裏彈了半日的高山東流水。
隨著簫清和的離開,朝堂上之上的硝煙味終於沒那麼濃了,不過林閣老卻是病勢加重。天熙皇帝念及他是兩朝原老,榜眼出身入內閣,便派了禦醫去診脈,幾日之後親自上林家探望病情。天熙皇帝這麼一去,官員們都曉得這林閣老是必死。禦駕探病這種榮耀向來是給將死之,就像後宮裏的皇貴妃,當了一輩子貴妃,臨死之前加封一個皇貴妃,封了也就必死。
果不其然,五月不到林閣老病逝,先頭林大爺為國捐軀是大喪,現林閣老去世更是大喪。天熙皇帝派掌宮大太監代祭,親王貴戚們也都是路祭,浩浩蕩蕩的場麵看著林家實是興旺。如此興旺的同時,就有官員覺出味了。
這回前線陣亡的文官家裏多多少少都有封賞,比如像黃尚書這樣的二品大員,兩個兒子升了官,連成年的長孫都額外賞了五品官。再有其他的家要麼賞兒子要麼賞兄弟,都有實際官職可得。
林大爺的兩個嫡子都成年了,要是天熙皇帝真的要厚賞林家,大可以也賞他們官職。結果天熙皇帝隻是給林閣老無限的哀榮,看著是真風光,但林閣老死都死了,給再多對於後世子孫也沒有用。
再想想除了被庭杖打死的那位外,也隻有林家沒得實際封賞,估摸著這與林大老爺前段時間叫的太歡有關係。簫清和都住到養心殿了,天熙皇帝幾乎就是明示,林大老爺還聯合官員要彈劾簫清和,這如何能順皇帝之意。逼得皇帝把趕了,皇帝這口氣如何能順,林大老爺隻是一般職位,林閣老這麼一倒頭,接下來林大老爺就是三年丁憂,林家的前程也就到此為止了。
琉球收複,簫清和離京,對於許多臣子來說這一頁就是己經翻過去了。林家若是還有前程自然要親近,現天熙皇帝看林家不順眼,那自然要遠離。
林閣老停靈七七四十九天發喪出殯,林大老爺則要撫靈回老家。先是死兒子,後頭死老子,林大老爺都不知道要哭哪個好,倒是林大太太哭死過去好幾回。她本來兩個兒子活蹦亂跳,結果小的癱了,大的死了,就是還有兩個庶子,她平常都不多看一眼,如何能跟親生的比。
林氏和齊太太兩個也是哭的死去活來,林大爺的死訊傳來之後,齊太太幾乎林家住下了。林氏也很想住下,隻是榮太妃卻是派傳了話。祭奠肯定可以,但是不要忘了自己的身份,兩回大祭之後,林氏便被拘府裏不準出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