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74章 “和平使者”李頓調查團(2 / 2)

李頓調查團最終在1932年9月4日完成了調查報告書,其內容十分耐人尋味——一方麵,其報告書認定東北是中國領土一部分,主權屬於中國;另一方麵,卻又認為中國抵製日貨運動是“中日衝突的重要原因”,蘇聯的“共產主義目前的傳播”是造成“九一八”事變的最重要因素。

對此,中國和日本沒有一家滿意,都是罵聲一片。中國人是希望越大,失望越大,覺得李頓調查團模糊是非,混淆黑白,沒有起碼的正義性;而日本人則認為自己早已躋身列強之列,李頓調查團強調中國在東北的主權是“矮化”和“打壓”日本。

表態雖然是原則問題,但更關鍵的還是解決方案,李頓調查團報告書主張既不承認“滿洲國”的現狀,要日本撤軍,但此後東北也不應恢複到“九一八”事變以前的狀態,而是應該由西方列強各國共管。從善意的角度說,這是把東北置於“聯合國維持和平部隊”管轄下,從惡意的角度說,西方列強可不費一槍一彈染指中國東北。

究其本意,李頓報告書的提案,未必沒有把東北作為中日俄的緩衝區,隔離各方的意圖。

但,這根本就是一個不可能實現的方案。首先,明明原來東北是在中國管轄之下,一眨眼就成了中國沒有發言權的地方。中國絕不可能就此放棄對於東北的實際治權,容忍這樣一個出賣中國國家主權的決議;其次,日本侵華勢力垂涎東北的資源已久,一旦得手,根本不可能放棄。尤其國聯用了一年多才得出決議,此時日本已經鞏固了其占領,更不會因為沒有製裁手段的一紙空文撤軍。

犧牲弱國利益,過高估計自己的影響力和權威性,東西方的綏靖政策、問題如出一轍。

1933年2月24日,國聯大會以42票讚成,日本一票反對,通過了19國委員會關於接受《李頓調查團報告書》決議,重申不承認偽滿洲國。日本則於3月28日以抗議該報告書為由,宣布退出國際聯盟,致使李頓的調查報告書實際上成了一紙空文。

事實證明,國聯的活動和《李頓調查團報告書》,根本不能製止日本帝國主義對中國東北的侵略,日本的侵華戰爭在迅速擴大,並準備進一步升級為全麵侵華戰爭。國聯李頓調查團的活動說明了弱國無外交的真理,也讓更多的中國人拋棄了期待他人主持正義的幻想,而投身抗日救國的事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