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頓調查團,即國際聯盟為日軍侵占東北問題派出的國際調查團。這支調查團代表了當時歐美列強的意見,因此曾被中方賦予極大的期望。
“九一八”事變發生後,蔣介石、張學良等中國高層奉行不抵抗政策,將收複東北的希望寄托在列強幹涉上。在中國代表的一再要求下,1931年12月10日,國聯理事會通過決議,決定派遣一個國聯調查團到遠東實地調查“九一八”事變情況。調查團的任務隻限研究中、日糾紛的背景,向國聯提出報告,而無權幹預兩國的軍事行動或建議雙方直接交涉。
又拖了一個多月,1932年1月21日,國聯調查團才正式成立。調查團由英美法德意五國代表組成。團長是英國人李頓爵士,故亦稱李頓調查團。李頓在英國殖民統治印度時,曾出任孟買省長,代理印度總督等職務。美國代表為麥考益將軍,曾任菲律賓總督。法國代表為亨利·克勞德將軍,曾任法屬西非軍司令。德國代表為恩利克·希尼博士,曾任德屬東非總督。意大利代表為馬柯迪伯爵,曾任意駐南美各國公使。中國派出前外長顧維鈞為代表與李頓調查團人員共同工作,日方派出的“參加委員”為吉田伊三郎,曾任駐沈陽總領事。
調查團臨行前,國聯行政院規定他們除調查日本在中國發動“九一八”事變而形成的滿洲問題外,也調查中國的一般形勢。因為日本當時宣稱,由於中國的政治形勢關係,中國政府已不能履行它的責任,不能保護外國利益,特別是日本在滿洲的條約權利,所以日本才出兵東北。
然而,這隻被寄予厚望的李頓調查團行程不是首先去遭受日軍鐵蹄蹂躪的中國,而是先到日本,拜會日本天皇裕仁、首相犬養毅等,甚至到奈良喂鹿消遣,似乎已經預示了其使命的綏靖性質。3月14日,李頓調查團抵達中國上海,仍不急於前往東北,隻是安排與蔣介石、宋子文等中國政要會麵,然後周遊蕪湖、九江、漢口、重慶、宜昌、濟南、天津等地。4月21日才抵達沈陽。這時,日本侵略者已經炮製了偽滿洲國,在日軍的殘酷鎮壓下,東北抵抗力量受到重大損失,幾乎所有大城市都已經淪陷。顯然,此時讓日本軍國主義者吐出已經落入其虎口的東北,已經變成了一個極為艱難的課題。
李頓調查團到達東北時,日本關東軍司令官本莊繁、偽滿洲國執政溥儀等先後與其會晤,並將其途經的所有地方粉飾一新,製造出其所需的氣氛。
但是,東三省的人民,仍然想方設法向李頓調查團成員表達了其愛國立場。蕭紅前未婚夫王恩甲的父親王廷蘭到齊齊哈爾秘密會見李頓調查團時,因叛徒出賣被日本特務抓住,裝在麻袋裏從高樓上推下,以身殉國;仍然戰鬥在黑龍江的馬占山將軍並想方設法投書李頓,約其在自己的控製區見麵。他們的努力,使調查團不得不承認東北民眾“幾乎都無疑問地認定日本在實施侵略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