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73章 神秘的“中國人”(1 / 3)

令人吃驚的是,策劃侵略中國東北的日軍頭目,幾乎都有穿中國服裝照相的經曆,而且看來幾乎天衣無縫。不了解我們的對手,就無法明白這場戰爭中我們在麵對怎樣狡詐的敵人。

頭頂瓜皮帽,身穿綢馬褂,在這張拍攝於1926年的照片上,照片的主人看起來就是一個民國時代典型的中國士紳。然而,此人卻從八代祖宗開始就根本和中國人不搭界,其的真實身份是發動“九一八”事變時的日本關東軍總司令本莊繁。

本莊繁,日本陸軍大將。兵庫縣人。陸軍士官學校、陸軍大學畢業。參加過日俄戰爭。曾任駐華副武官、參謀本部中國科科長、步兵第十一團團長,並如土肥原賢二一樣,曾為張作霖擔任過軍事顧問,1926年曾調動日本軍艦炮擊大沽口,間接導致了“三一八”慘案的發生。1931年8月任關東軍司令,主持並策劃了“九一八”事變,並參加了炮製偽滿洲國的行動,被日本國民目為“滿洲英雄”。1933年任天皇侍從武官長,晉大將。1935年受封男爵,但因其女婿卷入二二六兵變而被迫在次年退役。日本戰敗後本莊被控為甲級戰犯,畏罪自殺。

因為他深通中國文化,張學良曾將本莊繁視為密友,“九一八”事變時采不抵抗政策,被認為也有張學良幻想通過和本莊繁的溝通擺平局麵的因素在裏麵。然而,張學良沒有意識到,本莊繁之深通中國文化,其目的並非為了和中國友好相處,而正是為了對中國進行掠奪和征服。所以,事變中本莊繁絲毫不否認和張學良的私人友誼,但在侵占東北問題上,卻沒有任何讓步,因為,在他看來,這是日本帝國的利益。

在日本保存的老照片中,會意外發現作出一副“中國通”樣子的日本人比比皆是。比如日本關東軍智囊石原莞爾,被蔣介石罵為“土匪源”的土肥原賢二,這些人,和本莊繁都有著同樣的特點,確切地說,這是日軍中的“中國通”共同的特點。

我們來看看土肥原,他是唯一我沒有找到穿便服的日本“中國通”。

“九一八”事變後,日軍控製沈陽後的第一任市長,竟然是空降來的——這個人,就是東京審判中被判處死刑的甲級戰犯——土肥原賢二。日軍炮轟北大營時,土肥原身在東京,正在向軍部彙報中國東北的情況。事變三天後,土肥原便緊急乘飛機趕回,隨即出任了奉天,即沈陽市的市長。

於是,就有了下頁這張照片。

土肥原幹這個活兒,可謂是費力不討好,冷眼一看,會覺得這個甲級戰犯竟然人品好得出奇。

“九一八”事變發生時,臧式毅等中國官員,或隨軍撤離,或以各種消極或積極的方式反抗著日軍的占領。當時的奉天市已呈無政府狀態,同時,關東軍根本沒有準備資金和人員來維持治安,管理市麵。此時,這個土肥原竟自掏腰包幹起市長來。

說起來令人難以置信,土肥原其人自己沒有存款,當了市長以後他以個人名義去借了一筆錢,貸款來維持日本占領下沈陽市政府的運作,一直運轉到日軍對沈陽的占領穩定下來,才轉交給偽政府。他做這件事情,由於沒有得到上級的授權,所以這筆錢自然也就無處報銷。此時土肥原是怎麼樣做呢?他沒有去到處找人核報這筆錢,而是默默無聞地把這筆錢從自己的工資裏一個月一個月地償還出來。結果土肥原賢二在很長時間裏全家隻能住在一所僅兩間的租來的小房子裏。

其實,土肥原為國“吃虧”已經不是第一次了。

從陸軍大學畢業,土肥原進入參謀本部的第二年,以陸軍上尉的身份來華,他進入了日本駐北平的特務機關阪西公館,在阪西機關工作過五年,從此成為日軍中最有名的中國通之一。土肥原在北京潛心研究中國文化,他熟讀《三國演義》《水滸傳》,會說多種方言。當時,日本人對陸軍大學畢業的精英,有個形象的說法,叫“十年人事”,即隻要不犯錯誤,一般十年內可升至大佐。但因為土肥原在日本參謀本部和中國大陸之間來回調動數次,在中國待的時間太長,影響了升遷,用了15年,才達到這個職位,但他對此從無怨言。

此外,土肥原與人打交道時形象通常和藹可親,帶有岡山人特殊的鄉土氣,甚至,在一些與之接觸的中國政客中,還流傳著“土肥原不說謊”的說法。

所以說他“人品好”這些都算依據。從為國家犧牲自己利益而毫無怨言這個角度,土肥原賢二可以算一個品格高尚的“模範國民”了。

然而,戰後中國政府向遠東國際軍事法庭提交的戰犯名單當中第一個就是土肥原。這樣一個“克己奉公”的人,怎麼成了萬夫所指的戰犯呢?

英國前駐日本大使克雷吉爵士,曾經這樣描述土肥原賢二,他說日本陸軍在中國的一切陰謀詭計和恩威並施當中,日本方麵有一個小人物始終活躍地上躥下跳,無論什麼地方,隻要有他沾邊,哪怕是寫上幾個字,作上一番鼓動就注定要出亂子。

1928年3月,土肥原應聘出任奉係軍閥首領張作霖的顧問,他借助關東軍的勢力,鞏固了張作霖在東北的地位。他希望張知恩圖報,滿足日本人對東北的領土要求。張作霖借直奉戰爭之際,占領了北京,控製了北洋政府。但張作霖雖出身綠林卻頗明民族大義,一直力圖擺脫日本人的控製。土肥原對他十分不滿。1928年北伐軍劍指北京,張作霖無奈中退回東北。此時,土肥原與河本大作等策劃皇姑屯事件,炸死了張作霖。隻是由於東北軍方麵應對得當,張學良出關繼承奉係領袖地位,日軍才沒能立即占領東北。

1929年3月,因皇姑屯事件未能達到預期效果,被打入冷宮的土肥原轉任高田第三十步兵聯隊聯隊長,失意地回到了日本,不久,他又等來了一個機會,1930年中國爆發了軍閥混戰,土肥原曾是閻錫山在陸大的同學,他穿梭於軍閥之間,拚湊了所謂“北洋派大同盟”,以對抗蔣介石和張學良。1930年他調任天津特務機關長,次年又調任沈陽特務機關長。此時,張學良的十一萬東北軍被調入關內。土肥原遂與關東軍的少壯派參謀石原莞爾、板垣征四郎,趁東北兵力空虛,策劃了“九一八”事變,由他主持的土肥原特務機關是發動事變的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