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76章 東京溥儀暗殺計劃(1 / 2)

1935年,已經就任偽滿洲國皇帝的溥儀,在關東軍的安排下,乘坐三萬五千噸的“比睿號”戰列艦訪問日本。此時,作為合作的標本,溥儀在日本政界視野裏如日中天,日方為了這次訪問下了不少工夫,所到之處,隨處可見揮舞小旗歡迎的日本民眾,表現出一副“日滿和諧”的姿態來。這種“其樂融融”的場麵讓溥儀甚至動起了利用日本皇室擺脫關東軍控製的主意。然而,溥儀不知道的是,他這次訪問卻是暗藏殺機,根據日本最新披露的檔案,在溥儀訪日前夕,日本警方剛剛破獲了一起針對溥儀的刺殺計劃。 1935年4月14日晚上,在東京新宿三丁目執勤的日本警察發現一名行人形跡可疑,攜有武器,當即上前詢問,對方支支吾吾之下奪路逃走。對這樣的可疑人員日本警方十分警惕,因為這個時候的日本正在動蕩之中,經常有崇尚“一人一槍解決問題”的危險人物出現。“正行社”“血盟團”等團體抓之不盡,日本首相犬養毅、浜口雄幸等先後倒在暗殺者的槍下,過幾個月這個名單還要加上永田鐵山這樣的軍務局長,甚至連設計一個東京火葬場,也能導致設計師槍殺同行,所謂軍國主義,把一些日本人骨子裏不安分的因子充分調動了起來。因此,這名掉頭就跑的可疑人員立刻引發了警方的全力追捕,生怕又是哪個要刺殺要人的瘋子。

在警方的全力追緝下,這名犯人不久落網,此人名叫小見山登,22歲,正式職業是日活映畫電影公司的演員。隨後的審問讓警方大吃一驚,這個貌不驚人的演員,竟然真的是一個暗殺組織的成員,他們的目標,則是即將訪問日本的偽滿洲國皇帝溥儀。

小見山登,1913年生於岡山,根據其供述,他曾經在東京讀過大學,中途輟學到神戶,靠拉洋片(日本的“拉洋片”和中國天橋的把式有點兒不一樣,但性質相同,也曾風靡一時)度日,後來被日活映畫公司看中,在幾部影片中擔任過角色。不過,這個對藝術滿有追求的小見山並不把演員這個行業當成自己職業的全部。他同時主持一個叫作“示心塾”的詩歌協會,並且開辦了一個教室,專門無償教授附近無錢讀書的少年。

也正是因為這個教室,引發了日本警方對小見山登的注意。他們認為幹這種費力不討好的事情,此人大有無政府主義者或共產黨的嫌疑,而且對他一個演員如何有錢辦教室很是懷疑。

因此,小見山登曾經一度被特高課列入危險人物監視。

然而,此後的一件事讓日本警方對小見山登放了心——“九一八”事變之後,中日關係日益緊張,衝突不斷,小見山登曾經強闖在東京的中國大使館,並拔刀進行威脅,氣焰十分囂張。(這一事件中方當即奮起反擊,並引用國際公法,迫使日本政府不得不將小見山登等為首惡徒判處懲役)。

認識到小見山登的立場沒有問題,同時調查到小見山登開辦教室的錢來自於他作藝妓的情人,日本警方對他不免放鬆了警惕,認為他隻不過是一個比較有社會責任感的右翼罷了。然而,沒腦子的日本警方卻沒有想到,小見山登這種“有社會責任感”的右翼,往往因為其狂熱更容易出問題!

小見山登被捕後供認,他開辦的“示心塾”實際是一個政治結社。在他和嫡係弟子岡島等人的策劃下,他們正準備在溥儀到東京訪問時對其實施暗殺。暗殺使用的武器為岡島搞到的手槍,這次小見山登到新宿就是去踩點的,因為溥儀訪日期間預定乘坐敞篷車通過那裏。

小見山登並供認,他們還計劃火燒蘇聯和英國的大使館。

根據日本寶島社《日本恐怖事件史》的記述,在官方記錄中,小見山暗殺溥儀的目的是,他認為東亞的和平係於中國和日本的友好,而“滿洲國”的存在,無疑將嚴重影響這種關係。所以,他籌劃刺殺溥儀,以瓦解“滿洲國”,平息東亞的戰亂。因此,小見山登被輕鬆放過,並成為“親華派都是麻煩製造者”的典型。戰後,小見山登曾組織過十萬人簽名的活動,要求釋放日本戰犯,頗為活躍。其為侵華日軍將領畑俊六撰寫的圖書至今還在日本Amazon上銷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