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宮鐵男大佐死亡之謎
“九一八”事變之後,日本關東軍發現,在東北的中國軍民盡管沒有中央政府的支持,但仍然頑強抵抗,無論是知識分子、普通百姓、舊軍官,還是地主,都有大量愛國者在極為不利的情況下奮起反抗。義勇軍、救國軍、自衛軍、鐵血軍和抗日聯軍,如野火燒不盡一般此起彼伏,而且因為得到民眾的支持,日軍要想徹底消滅他們極為困難。例如1932年夏季關東軍進行的八伐馬占山之戰,盡管使用了兩個師團又兩個旅團的兵力,並出動大部分航空兵配合,卻始終無法捕捉到情報準確,如魚入水的馬占山。連關東軍司令本莊繁都因為義勇軍的越打越多而被迫去職。為了穩固其在東北的殖民統治,偽滿吉林軍訓練顧問的東宮鐵男大尉提出《墾拓意見書》,建議大規模向東北移民。這一提案得到日本國會支持,決定以在鄉軍人為主,在中國東北特別是黑龍江廣泛建立由日本移民組成的“開拓團”和移民點。依靠這些武裝移民團形成對抗抗日武裝的據點。同時,由於開拓團成員通過掠奪獲得東北農民的大量土地(最早的移民一家可無償獲地一千五百畝),大批當地農民淪為日本移民的雇農,在防止他們支持抗日武裝方麵加強了控製。
1932年10月,在東宮鐵男的親自策劃之下,493名日本武裝移民進駐牡丹江永川鎮,第二年建成“彌榮”和“千翔”兩村莊,成為在偽滿的第一個開拓團。此後,感到成年人顧慮太多,東宮又建議吸收移民對象轉入“純潔”的年輕人,並積極做出動員。這些因東宮的動員而到達東北的狂熱日本青少年移民組成了所謂的“日本開拓團青少年義勇軍”。而東宮又進一步推動殖民開拓,於1933年親自作詞,完成了後來在日本傳唱頗多的歌曲——《新日本女性要嫁到大陸去》,鼓勵日本女子參加開拓團,平衡其性別比例。
事實證明,大規模移民東北,使大批中國農民幾乎沒有任何補償地失去土地,受到極深的痛苦;在日本戰敗時也直接造成八萬名移民的死亡,其後代的歸國問題至今困擾日本政府。但在當時看來,這對日本建立在東北的殖民統治十分有利。首先,它改變了東北的人口比例,增加了日係人口數量,有利於日方所謂的“五族共和”;其次,開拓團數量不斷增加,並占據大量土地,增加了日本殖民東北的重要人力資源;再次,這些開拓團都具備一定軍事性質,對限製抗日武裝活動,協助日軍控製東北起到巨大作用;最後,開拓團不斷擴大,減輕了日本國內的就業壓力,促使日本國民更加支持軍部的侵略政策。
1936年,東宮鐵男提議的大規模移民東北,被列為日本的國策,而身體力行的東宮鐵男則被尊為“開拓團之父”。在日本戰敗前,共向我國東北移民十萬戶,約33萬人,是日本曆史上規模最大的國家對外移民。
東宮鐵男也因此被提升為陸軍少佐,擔任第二聯隊副官。
其實,東宮鐵男在日本侵華史上還曾經參與另一個重要事件——1928年關東軍部分激進分子在皇姑屯製造爆炸案,炸死了奉係領袖張作霖。在現場具體指揮爆破的,就是時任關東軍獨立守備隊中隊長的東宮鐵男。戰敗後,日軍曾急令其家屬銷毀有關文件,但殘存的日記等文檔仍能證明當時發生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