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2章 論將篇(3)(1 / 3)

企業紀律是保證執行力的先決條件,什麼是紀律?紀律首先是服從,下級服從上級、部門服從公司、公司服從集團。令行禁止,決定的事和布置的工作必須有反應、有落實、有結果、有答複。服從是任何一個職業經理人的基本素質。

紀律是嚴格遵守各項規章製度,貫徹各種會議決議,執行集團、公司製定的預算、計劃、通知,這是幹部員工必須履行的職責。當然,自律是紀律的重要組成部分。幹部必須帶頭遵守有形的規章製度和無形的企業文化,這是貫徹紀律的關鍵。任何幹部、員工都不得將個人、親屬、朋友、小團體的利益淩駕於企業利益之上。

雖然現代企業的幹部員工來自五湖四海,但既然在公司裏做事,工作習慣必須適應公司的紀律。形成紀律是一個人、一個團隊在複雜多變的競爭環境中生存、發展乃至成功的基礎。從學習規則,遵守紀律,樹立紀律意識,刻意使自己的行為服從於紀律,到自覺把紀律變成自己的習慣,需要一個較長的過程,需要克服自身許多不完善之處。但隻有把紀律變成為習慣,才能具備持久的戰鬥力。

現在大家都在談企業文化,其實,紀律就是企業文化的核心內容。沒有紀律的企業文化不可能指導各項實踐有序地取得成功。

四先占其將,而察其才

【原文】

吳子曰:“凡戰之要:必先占其將而察其才。因形用權,則不勞而功舉。其將愚而信人,可詐而誘。貪而忽名,可貨而賂。輕變無謀,可勞而困。上富而驕,下貧而怨,可離而間。進退多疑,其眾無依,可震而走。士輕其將而有歸誌,塞易開險,可邀而取。進道易,退道難,可來而前。進道險,退道易,可薄而擊。居軍下濕,水無所通,霖雨數至,可灌而沉。居軍荒澤,草楚幽穢,風飆數至,可焚而滅。停久不移,將士懈怠,其軍不備,可潛而襲。”

【注釋】

前:通剪,消滅的意思。

穢:繁茂,多草的意思。

飆:狂風、疾風。

【譯文】

吳起說:“一般說來作戰最重要的是,一定要預先探知敵人的將領是誰,觀察其才能。根據情況,運用計謀,不費力氣而大功告成。敵將愚昧而輕信於人的,可以用欺騙的手段誘惑他。敵將貪婪而不顧名譽的,可以用金錢收買他。敵將輕率而無謀略的,可以用疲勞戰術使他困頓。敵人上級軍官富裕而驕橫,下級吏卒貧困而怨憤的,可以用離間的手段分化他。敵人進退猶疑不定,部隊無所適從的,可以用震憾的方式嚇跑他。士卒藐視其將領而思歸戀家的,可以阻斷平坦大道而開放險阻之路,引而截擊消滅他。敵人進路平易而退路艱難的,可以讓他前來並消滅他。敵人進路艱險而退路平易的,可以逼近猛擊他。敵人駐紮在低窪潮濕的地方,水道不通、大雨連日的,可以放水淹沒他。敵人駐紮荒郊野澤、雜草叢生、環境汙穢而常起狂風的,可以用火攻燒死他。敵人久住一地而沒有移動,官兵懈怠、戒備疏忽的,而以乘機偷襲他。”

【心得】

在這段論述中,吳起提出“占將察才”的戰術原則,即在對敵作戰之前,應充分了解敵軍和其將領,如此才能針對其能力和個性來製定作戰方案,克敵製勝。孫子也曾指出:“凡軍之所欲擊,城之所欲攻,人之所欲殺,必先知其守將、左右、謁者、門者舍人之姓名,令吾間必索知之。”又說:“故明君賢將,所以動而勝人,成功出於眾者,先知也。”

吳起與孫子都很重視了解敵將和敵人各方麵的情況,認為這是在戰爭中取勝不可缺少的條件。

人生境遇萬千種,造就萬千眾生相。社會上雲雲眾生,千姿百態,一個人要立身社會,麵觀人生,與人交往,沒有一副識人的眼睛,恐怕是不行的。

諸葛亮聰明蓋世,智慧超人,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中知用人。他累積其知人察人的經驗教訓,為後人留下一篇《知人》的總結,從中可以了解到自古以來的“知人之道”。

諸葛亮的知人術高明就在於不但知人於未名之中,而且察人於未變之時。劉備托孤白帝城時,諸葛亮了解到大將魏延“腦後有反骨,不可重用”。但他並不因魏延有叛逆之相而貶棄他,反而繼續讓他領兵作戰,創建功業。直到魏延言行中顯示出欲另樹一幟、不再屈居人下的反叛意向,諸葛亮才於彌留之際布下後發製人的錦囊妙計,讓人於魏延反跡暴露時,將其處死。

如果諸葛亮沒有一定的知人功夫,還不葬送在魏延的手中嗎?諸葛亮的知人術就是看人不看表麵,必須通過實踐考驗,從誌、變、識、勇、性、廉、信7個方麵觀察識別人的本質和才幹。

知人之性,不單單是軍事家、政治家、外交家和企業家需要,對於我們每一個人來說,進行最平常的交往,也需要“知人”。不但要把握對方與眾不同的特點,比如他們的特性、能力、特殊問題、需要和興趣,凡能表露個人性情和能力的地方也應加以注意。

要深入地知人,還要看一個人的經曆,例如哲學家叔本華在一本書的首篇談論女人,文中貶低女性,顯示出他對女性有一種不正常的排斥感。為什麼?這與叔本華的童年經曆有關係。叔本華父親早逝,母親生活奢侈腐化,很少顧及他。對於一個需要母愛的孩子來說,這一切無疑使他蒙受了痛苦和恥辱,他對女性的看法也漸漸偏執起來。最後,他終身不娶,隻身獨居。假如我們對叔本華的童年一無所知,就無法理解叔本華的“意誌說”,也無法理解他對異性的強烈排斥感和非常態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