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5章 日本無條件投降(4)(1 / 2)

遠東戰役,蘇軍共殲關東軍、偽滿軍和偽蒙軍的全部,第17和第5方麵軍的一半,以及鬆花江江上軍,總共10個軍、1個集團軍級集群和1個區艦隊。日軍損失官兵約70萬人,其中8.3萬餘人被擊斃,60.9萬餘人被俘。俘虜中有陸海軍將級軍官148名。蘇軍傷亡3.2萬餘人。

蘇軍繳獲了大量的戰利品。僅後貝加爾方麵軍和遠東第1方麵軍就繳獲1565門火炮、2139門迫擊炮和600輛坦克、861架飛機、9508挺輕機槍、2480挺重機槍、2129輛汽車、約1.8萬匹馬、679座倉庫及許多其他戰鬥技術裝備和軍用物資。遠東第2方麵軍和紅旗黑龍江區艦隊俘獲日軍鬆花江江上軍的全部艦艇。

6.日本投降

1945年7月27日晨6時許,日本政府獲悉美、英、中三國政府發表的促令日本投降的波茨坦公告。同日10時30分,日本召開最高戰爭指導會議,討論波茨坦公告問題。外相東鄉茂德認為:第一,蘇聯領導人雖然參加了波茨坦會議與公告的發布,但未在公告上簽名,說明蘇聯仍維持對日本在法律上的中立關係。第二,公告中,美、英、中三國已放棄以前絕對無條件投降的主張,提出了同日本實現和平的八項特定條件,“無條件投降”一詞在公告中隻使用過一次,而且明確規定隻適用於日本武裝部隊。東鄉提出,如果蘇聯政府接受日本關於居間調處的委托,那麼,有可能通過蘇聯談判,放寬波茨坦公告的條件。據此,東鄉得出結論性意見:首先,為給今後和平談判留下後路,對三國公告不予正麵拒絕;其次,應該視蘇聯的態度,然後再最後決定日本的態度。會議同意了東鄉的意見。顯然,日本這是在尋找借口,以拖延接受波茨坦公告。

9日14時30分,鈴木召集臨時內閣會議,繼續研究和還是戰的問題。陸相阿南在會上仍堅持本土決戰到底,他說:“在為大和民族的榮譽繼續戰鬥中,總會有機會的。解除武裝辦不到,外地尤其如此。實際上,隻有繼續戰爭一條路。如能施展死裏求生的戰術,就不會徹底失敗,反會有扭轉戰局的可能……真的到了本土決戰的時候,則國民將一心一意,奮起抵抗。海相米內光政反駁阿南說,現在對盟國進行決戰不可能取勝,即使能取得給盟軍的第一次登陸予以打擊的勝利,那麼,也不可能取得第二、第三次勝利,現在要冷靜地麵對現實,必須放棄那套死不服輸和一廂情願,隻有投降才能挽救日本。軍需相豐田貞次郎、農相石黑忠篤及運輸相小日山直登都讚同米內的意見。會議一直進行到22時30分,但因意見分歧,長達8個小時的內閣會議仍未能做出決定。23時許,鈴木和外相同時晉謁天皇,上奏內閣會議情況,並奏請在禦前召開最高戰爭指導會議,還請平沼樞相參加。23時50分許,在皇宮防空洞內召開天皇出席的最高戰爭指導會議,東鄉外相的1個條件方案與阿南陸相的4個條件方案仍然對立,爭吵不休。因此,鈴木首相遂請天皇裁斷。

10日淩晨2時30分,天皇采納了外相的1個條件方案,即以不變更天皇統治國家大權作為接受波茨坦公告的附帶條件。

3時左右,日本臨時內閣會議再次複會通過了接受波茨坦公告的決議。

8月10日7時15分,日本外務省將日本接受波茨坦公告的照會電報,拍發給駐瑞士公使加懶和駐瑞典公使阿木,令其轉達給美、蘇、英、中四國,同時要求盡快得到對方答複。

在發出上述正式照會的同時,鬆本外務次官認為有必要將日本接受公告的意圖,迅速通知國外,特別是通知敵方官兵,經征得同盟通訊社及日本放送協會(即廣播協會)領導人的同意,於10日夜,秘密對國外廣播。後經確認,這些對外廣播發出2小時後,首先引起美國的反應,數小時後,已傳播到全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