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買家要到了(1 / 1)

在杜甫草堂遊玩到下午五點過,才回到了酒店之中。

在蓉城呆了三四天了,再過一兩天就也到回去的時候了。回到了酒店房間裏給家裏麵打了一個電話,讓三叔明天早一點過來,好和買家進行交易。說起來這位買家還真是大名鼎鼎的,世界船王包玉剛。

這位世界船王包玉剛也是一位傳奇人物,1918年11月10日,包玉剛出生在ZJ寧波一個小商人家庭,父親包兆龍是一個商人,常年在漢口經商。盡管他事務繁忙,但卻對子女非常嚴格。由於家庭還算富裕,他決定讓子女接受當地最好的教育。

寧波地處東海之濱,是ZJ省最大的港口城市,是**戰爭後"五口通商"的口岸之一,有著悠久的商業傳統,形成了曆史上著名的商幫--寧波幫。包玉剛家所在的村落,離海不遠,但自從跟其父到鎮海後,他念念不忘那無邊的大海和海上的商船,他上學時最喜歡的就是去看海,去看船,在這裏,他度過了愉快的童年時光。

13歲那年,父親送他到SH求學。到SH不久他就一頭紮進吳淞商船專科學校(今大連海事大學,SH海事大學前身)學起了船舶。抗戰爆發後,他輾轉到了CQ。在這裏,他沒有按照父親的意願繼續進大學深造,而是自做主張跑到一家銀行當了一名小職員。

1938年,包玉剛來到SH,在中央信托局保險部工作,憑著自己的努力和在銀行裏積累的經驗,在7年短短的時間裏,他就從普通職員升到了衡陽銀行經理、CQ分行經理,直到最後的SH市銀行副總經理,前麵的路途可謂一帆風順。但在這時,他卻辭職了,因為在這個方麵沒有興趣,親友對此都迷惑不解。

1949年初,包玉剛與父親一起攜著數十萬元的積蓄,到香港另闖天下。開始的時候做些小生意,積累了點錢,但接下來幹什麼呢?包玉剛想起了童年對海的向往,於是提出了海運的主意。母親勸他,"行船跑馬三分險",搞海運等於把全部資產都當成賭注,稍有不慎,就會破產,父親認為,香港的航運業已經十分發達,競爭相當激烈,而包玉剛對航運完全是門外漢,憑什麼經營航運?但包玉剛主意已定,矢誌在海洋運輸業謀求發展。他一麵繼續做好父親和其他家庭成員的說服工作,一麵四處了解有關船舶和航運的情況,認真研讀有關航運和船舶方麵的書籍。

包玉剛終於可以一圓自己的海上之夢了!雖然這個路程十分艱難,而當時他已經37歲了。開始的時候,資金不夠,在朋友的協助下,籌集了70多萬美元,包玉剛專程到英國買回了一艘以燒煤為動力的舊貨船,這艘船已經使用了28年,排水量也隻有8200噸。雖然這艘船很破,但包玉剛卻像得了稀世珍寶一樣,請人將它整修油漆一新,並取名叫"金安",這艘船就是事業的開始。1955年,包玉剛成立了"環球航運集團有限公司",並與RB一家船舶公司談妥,將"金安號"轉租給這家公司,從印度運煤到RB采取長期出租的方式。

這是一個冒險的決策,因為當時世界各國經營航運業的人,都是采用傳統的短期出租方式,也就是每跑一個航程,就同租用船隻的人結算一次。這樣不但收費標準高,而且隨時可以提高運價。聞名世界的希臘船王奧納西斯、美國船王路德威克,以及老一代香港船王董浩雲,都是這樣做的。可是包玉剛與他們都不一樣,他出人意料地采取了長期出租的經營方式,把自己的船為期3年、5年甚至10年地租給別人,租用者按月交納租金,但租金標準卻要低得多。許多人都在嗤笑這個不自量力,不懂規矩的小孩子,但包玉剛自有他的打算,他曾對人說:"我的座右銘是,寧可少賺錢,也不去冒險。"他謀求的是長期則穩定的收入,這是放眼未來的一種經營方法。而短期出租就要承擔一定的風險。

事實上,就是這種穩紮穩打的方式讓包玉剛區別於其他的船主,最後坐上了世界船王的寶座。

這樣一個傳奇人物和自己見麵還真是感到十分的激動的。這導致李天一一晚上都沒有睡安生。

www.歡迎廣大書友光臨閱讀,最新、最快、最火的連載作品盡在起點原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