瓦爾特MPL和MPK衝鋒槍有不到位保險。當槍因意外原因而使槍機反跳至彈匣後方而又不足以被阻鐵掛住時,槍機雖然也能複進並推彈入膛,但隨之卻被不到位保險阻鐵掛住,這樣就可避免發生“走火”的事故。
瓦爾特MPL和MPK衝鋒槍的部分零部件用厚鋼板衝壓件製成,上機匣向前延伸形成槍管護套/護木,護套兩側衝有散熱孔,加速槍管射擊時散熱。拉機柄在護套的左前方,向上突起,即使左撇子射手使用也很方便。扳機座和彈匣插座為一整體衝壓件,構成下機匣。彈匣插座的入口呈漏鬥狀,便於迅速插入彈匣。彈匣為瑞典的卡爾·古斯塔夫楔形彈匣,容彈量為32發。
機匣頂部安裝有機械瞄準具。準星為片狀,帶護翼,可調高低或風偏。照門為覘孔和缺口組合式,MPL的照門是兩個分別裝定為100米和200米的翻轉式,而MPK隻有一個裝定射程100米的缺口照門。在正常條件下是用覘孔和準星進行瞄準的,而光線昏暗的條件下,可用照門上方的缺口與和準星護罩的頂端構成瞄準線。
槍托用細鋼管製成,按壓槍托鉸鏈上方的按鈕,可使槍托折疊於槍的右側,折疊後托底板還能充當前握把使用。這兩種型號均可配裝消聲器和空包彈助退器。
瓦爾特MP係列衝鋒槍的分解過程非常簡單。先取下彈匣,檢查膛內有無槍彈。取出機匣左側、彈匣正前方的連接銷,向下壓槍管。將機匣分解成上、下兩部分。再將機柄後拉,取出槍機和複進簧。最後卸下槍機導杆。
瓦爾特MPL和MPK衝鋒槍結構簡單,輕巧便攜,點射散布精度良好,動作可靠。在當時確是很優秀的衝鋒槍。在投產後,當時的西德陸軍裝備的製式衝鋒槍是以色列的Uzi 9mm衝鋒槍,並命名為MP2,所以MPL和MPK衝鋒槍主要是被西德警方廣泛裝備。同一時間HK公司也研製了HK54,但直到1966年才定型為MP5,在時間上已經失了先機,所以在西德國內隻被少數采用。此外,瓦爾特MPL和MPK衝鋒槍還出口到其他國家,例如被墨西哥海軍和葡萄牙海軍采用為製式裝備,巴西、哥倫比亞和委內瑞拉也購買了相當多的數量,美國海軍海豹突擊隊在越南也使用過MPL和MPK衝鋒槍。而此時的MP5由於結構複雜、價格昂貴還沒有為人所熟悉,這種情況直到“慕尼黑事件”後才開始改變。
1972年7月,西德慕尼黑奧運會上發生了巴勒斯坦“黑九月”組織劫持以色列運動員的恐怖事件,西德警察營救失敗導致人質全部喪生,舉世震驚。世界各國都掀起組建專門反恐怖部隊的熱潮,這些新組建的部隊都需要采購合適的武器。然而世人都通過電視看到德國警察攜帶MPL和MPK企圖營救以色列運動員的鏡頭。雖然導致人質喪生是由於決策失誤和沒有足夠數量的訓練有素的狙擊手所致,罪不在瓦爾特MP,然而瓦爾特MP係列衝鋒槍的名譽卻因此而一落千丈,MP5乘機異軍突起,成為世界各國反恐怖部隊的標誌性武器。但在1979年成立的三角突擊隊在1980年代初仍選用MPL和MPK,足見此槍並非一無是處。但在MP5的擠壓下,MPL和MPK由於沒有足夠的市場份額來維持生產線的運作,最終在1987年停產,現在的瓦爾特公司也隻以半自動手槍為主打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