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63章 MPL_MPK衝鋒槍(1 / 2)

提起瓦爾特MPL/MPK衝鋒槍,很多人都隻知道1972年幕尼黑奧運會上營救人質失敗,後來西德組建GSG9時采用了MP5衝鋒槍。但其實當時營救行動的失敗並不在於武器的選擇,而是由於指揮人員決策錯誤和行動人員缺乏針對性訓練所至,假如換上今天的GSG9而仍舊使用當年的武器,並不一定就會失敗。MPL和MPK其實也是一種很優秀的衝鋒槍。

瓦爾特MPL和MPK衝鋒槍是在1963年定型和投產,至1987年停產。MP是德文“衝鋒槍”(Maschinenpistole)的縮寫,該槍族有兩種型號,分別為槍管較長的MPL(Maschinenpistole Lang即“長衝鋒槍”)和MPK(Maschinenpistole Kurz即“短衝鋒槍”)。

正如其名稱所示,MPL和MPK之間的區別僅是槍管和槍管套的長度不同而矣。該衝鋒槍的自動方式為槍機自由後座,采用前衝擊發的原理。槍機的形狀比較特殊,呈“L”形,其上部重量較大,並向前延伸到槍管的上方,起機框的作用,內有容納槍機導杆的通孔,彈底窩平麵則位於槍機下部。這樣的設計使槍機的大部分位於槍管上方,因此可以采用一個長度較短的機匣,使全槍設計緊湊。槍機導杆穿過槍機上部的通孔而固定於機匣中,該導杆同時又起複進簧導杆的作用。這樣的設計使槍機重心位於槍機彈底窩上方,槍機和複進簧套在導杆上作往複運動時,質心移動是在槍管軸線上方進行的,由此減小了射擊中的槍口跳動,保持較好的點射散布精度。另外,槍機兩側開有縱槽,可容納灰塵和油泥,保證槍機在各種惡劣環境條件下的動作可靠性。

由於是采用前衝擊發,因此拉動拉機柄後,槍機停留在後方,當扣下扳機時,槍機複進,其下部的推彈凸筍從彈匣中推出一發槍彈,槍彈在槍管下方導彈斜麵的導引下進入彈膛。當槍彈與彈膛對正時,拉殼鉤卡入彈底環槽。槍彈入膛後,由於摩擦力的作用而使槍彈前進速度減慢。於是,槍機彈底窩平麵上的固定擊針撞擊底火擊發槍彈,而此時槍機仍在複進。這樣,槍機向前的動量就會抵消一部分火藥氣體壓力衝量,借以減輕槍後座的猛烈程度。

阻鐵上有一橢圓孔,阻鐵軸穿過其中,故阻鐵可前後移動。在阻鐵簧同時又是扳機簧的作用下,阻鐵後端總是力圖向後上方運動,而扳機則趨於向前上方運動。扳機上方為扳機連杆,其前端控製不到位保險,後端控製阻鐵。

保險/快慢機柄位於握把兩側、板機後方,射手用左、右手均能方便地操作快慢機。當快慢機裝定於全自動射擊“D”位置時,快慢機軸推阻鐵向前,阻鐵軸貼於橢圓孔釣後壁。扣壓扳機,扳機連杆後端上抬,帶動阻鐵前端向上,而使阻鐵後端的突肩向下離開槍機的待發卡槽。槍機複進,進行擊發。由於扣壓扳機的同時,扳機連杆的前端還使不到位保險阻鐵頭下降,所以隻要扣住扳機不放,槍機便可無阻地作往複運動,實現連發。

當快慢機裝定於半自動射擊“E”位置時,阻鐵便不受快慢機軸的製約,可前後移動。槍在非待發狀態時,阻鐵僅受阻鐵簧力的作用而向後。但當槍成待發狀態之後,由於複進簧力大於阻鐵簧力,因此複進簧通過槍機將阻鐵推向前方。扣壓扳機使槍機解脫後,阻鐵後端便又隻受到阻鐵簧力的作用而向後上方運動,等待槍機再次複進時將槍機掛住。當阻鐵尾端的突肩一旦卡入槍機的待發卡槽,阻鐵即重新被槍機推向前方而抵在扳機連杆的後端。鬆開扳機後,扳機連杆後端便回到阻鐵前端的下方。此時即可再次扣壓扳機,發射另一發槍彈。快慢機裝在保險位置“S”時,快慢機軸鎖住阻鐵,於是扣不動扳機而形成保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