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人在成長過程中都離不開父母的教育。著名教育家葉聖陶先生曾說:“教育就是培養孩子的好習慣。”著名哲學家培根認為,培養好習慣應該是教育的內在要求,他說:“毫無疑問,幼年時期開始的習慣是最完善的,我們稱之為教育。教育其實是一種早期的習慣。”著名作家巴金也認為:“孩子成功教育從培養好習慣開始。”所以,教育孩子,先從培養孩子的好習慣開始。孩子良好習慣的養成,主要取決於父母的教育和引導。
不過,今天許多父母更注重孩子的學習成績。成績固然重要,好習慣的養成更重要。如果說成長是孩子必須要走的獨木橋,好習慣就是這座橋上的護欄。建造並加固好這些護欄,是父母義不容辭的責任,也是孩子健康成長的保障。
一位教育家曾說:“好習慣對兒童來說是命運的主宰,是成功的軌道,是終身的財富,是人生的格調。”成功學家拿破侖?希爾說:“播下一種習慣,收獲一種性格;播下一種性格,收獲一種命運。”是的,好習慣是一種頑強而巨大的力量,可以影響孩子的一生。孩子一旦形成好習慣,其學習、生活以及未來的工作效率便會提高,進而讓人生之路走得更加順暢。
好習慣可以推動孩子在人生道路上奮勇向前,隻有從小養成好習慣,才能使孩子終身受益。正如孔子所說:“少成若天性,習慣成自然。”
每個孩子都可以通過養成良好的習慣來改變命運,即使未來的人生充滿挫折,隻要他能夠保持良好的習慣,就一定能夠以健康正確的人生態度積極麵對,從而排除人生中的各種艱難困苦,走向成功。
培養好習慣一定要趁早。研究表明,3~12歲是孩子形成好習慣的關鍵期。在這個時期,孩子的可塑性最大,容易接受父母對他的引導和行為的訓練。12歲以後,孩子已形成許多習慣,由於舊習慣的抵抗和幹擾,要想讓新習慣在孩子身上紮根就比較困難。所以,父母一定要抓住這關鍵的幾年培養孩子的好習慣。
父母應該注意從生活的點滴小事中培養好習慣。幾十年前,一位記者曾問一位獲得諾貝爾獎的科學家:“請問您是在哪所大學裏學到了您認為是最重要的東西?”這位科學家平靜地回答:“在幼兒園。”“在幼兒園學到什麼?”“我學會了把自己的東西分一半給小夥伴;不是自己的東西不能拿;用過的東西要擺放整齊;吃飯前要洗手;午飯後要休息;做錯了事要表示自己的歉意;仔細觀察周圍的大自然……”這說明,一個人從小養成的良好習慣會伴隨他一生,時時處處都在起著重要作用。
培養好習慣不能一蹴而就,需要通過實踐長期積累。所以,父母不能急於求成,要遵守循序漸進的原則,有計劃地一步一步實施,一個習慣接一個習慣地培養。比如,孩子剛入學時就應該要求他要認真書寫,讓他形成良好的書寫習慣;隨著學習內容的升級與年齡的增長,要求孩子做作業認真仔細,形成做事嚴謹的好習慣;繼而培養孩子的思考習慣,不要一遇到難題就溜之大吉……其實,孩子這些好習慣都是一步步形成的。
當然,孩子良好的習慣,不僅僅是包括學習習慣,還包括很多其他方麵的習慣,如行為習慣、生活習慣等,都是這樣,需要慢慢培養。
父母是孩子的引導者和教育者,也是孩子最好的榜樣。父母要用智慧和耐心,把培養好習慣的教育蘊含在巧妙的引導中,必要時設置有利的情境,通過一定的方法和技巧讓孩子自覺地養成好習慣。
為了讓父母更切實有效地培養孩子的好習慣,我們特意編寫了《影響孩子一生的100個好習慣》。該書分六章,全麵總結了影響孩子人生的100個好習慣,分別從孩子的行為、學習、生活、衛生、安全、成長等各個方麵進行了分類總結,可以廣大父母從紛亂的各種習慣中理出頭緒,並能循序漸進地培養孩子。
在講述每個習慣時,均以“名家之言”作點睛之筆,接著提供了“經典事例”供父母參考,在事例後麵又做了深度分析和“智慧點撥”,以便有效解答父母心中的疑問。同時,每個習慣後麵都有一個“參考建議”版塊,用通俗的語言為父母提供了培養好習慣的具體建議,這些建議非常直觀、切實可行、極具操作性,會讓父母培養起孩子的好習慣來得心應手。在每個習慣的最後,還有“金玉良言”,能讓父母感受到培養孩子每個習慣所需要的不朽智慧。
本書是一本培養孩子好習慣的經典範例,是父母必讀的培養孩子好習慣的行動指南。希望閱讀本書的廣大父母,都能有智慧讓孩子擁有越來越多的好習慣,成就孩子的美好人生!
張振鵬
2010年3月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