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章 替父母分擔,懂孝道(2 / 2)

1.以身作則,對父母和顏悅色。

孩子有沒有孝心,很大程度上取決於父母的影響。所以,教育孩子最根本的原則是上行下效,而孝敬最重要原則的是“尊重”,對父母要和顏悅色,對長輩要謙恭有禮。能做到這樣後,就是不說教,孩子耳濡目染,也會學會如何做人。所以,從現在開始,父母應該努力為孩子樹立一個正確的標準。

2.讓孩子明白生日的意義。

生日即是母親的受難日,父母要讓孩子明白這個道理。而現在的孩子過生日時,第一個想到的是什麼?是生日蛋糕、禮物,如果不教育的話,他怎麼能知道生日那天母親生產的痛苦。所以,父母要讓他知道事實,即他曾在媽媽的肚子裏待了10個月,一天天長大給媽媽造成了飲食上的困難和行動上的諸多不便,而生產時母親們承擔了很大的生命危險,甚至因為痛苦,拽彎了產床上的鋼棍。通過這些事實,讓他明白生日的意義和父母的養育之恩。

3.嗬護孩子的孝心。

父母關愛孩子,孩子孝敬長輩,這種親情關係是互動的。孩子隨時表現出對長輩的關愛,哪怕是讓父母嚐一嚐自己的零食,玩一玩玩具,父母也要欣然地接受,並適時地表揚和鼓勵。這樣孩子才會在鼓勵聲中繼續表達對父母的愛。

父母千萬不要忽略這些小細節,一句“行啦行啦,有這份孝心就夠了,我心領了”就把孩子回絕了。這樣,孩子會感到孝行被拒絕,沒有得到尊重,漸漸地,他們就不願意再向父母表達孝心孝行了。

4.讓孩子讀誦經典。

自古以來就有“香九齡,能溫席”、“二十四孝”等經典故事,那些流傳下來的經典,正是教育孩子如何做人的好教材。那些傳統美德不是僅僅停留在文字、書麵上的,更是立足於日常生活中的小事,可以讓孩子慢慢理解並感悟。

除此之外,讀誦經典還可以養孩子養成集中注意力的習慣,去除孩子不耐煩、傲慢的壞習性,培養孩子不浮躁、冷靜處理問題的能力。所以,父母可以鼓勵孩子多讀誦古籍經典,從而培養他的孝心。

5.給孩子實踐的機會。

正所謂“習勞知感恩”,真正的孝心要讓孩子在實踐中去培養。平時,父母應讓孩子分擔家裏的一些事情,給他當家的機會,讓他學會負起責任來。長輩身體不舒服或生病時,父母應該告訴孩子做哪些事情,讓他學會體貼、關心他人,孝心、孝行自然會慢慢在孩子的心裏紮根。父母切忌把孩子拒之於勞動和表達愛心的門外,使他失去表現和學習的機會。

【金玉良言】

孩子的孝心是在融洽的氛圍中、愛心的驅使下逐漸培養起來的自性行為,也是從一點一滴的小事做起培養起來的。父母千萬不要讓孩子覺得孝是一種強迫性的勞動,一種額外的負擔,而是要以身示範,努力營造和諧的家庭氛圍,慢慢培養他從內心流露出來的孝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