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考建議】
對孩子施以正直教育,就如同在孩子純淨的心靈上種下美好的種子,教孩子做一個正直的人,讓孩子看到社會好的一麵,有利於孩子健康心理的形成。讓孩子學做一個正直的人,擁有良好的道德品質,是孩子一生中最寶貴的財富。
1.父母首先要做一個正直的人。
讓孩子學著正直做人並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但是如果孩子身邊最親近的父母能夠深刻體會到“正直”的價值,並在生活中身體力行地進行引導,孩子自然就會慢慢模仿,並逐漸具備正直的品性。
父母在孩子麵前用語言和行動來表現自己的想法時,一定要正直而謹慎,因為這是孩子學習的途徑之一。如果孩子在德育教科書中學過“正直”這個概念,而實際生活中卻沒有接受過相關的教育,他們會認為課本裏講的道德和規則隻有在考試的時候用得上,從而會形成理論和現實相脫離的雙重人格。
如果父母為孩子做出正直的示範,孩子便可以在現實中印證在課本上學來的“正直”這個概念,並努力讓自己也成為一個正直的人。
2.給孩子灌輸正麵的道德情感。
要想讓孩子成為一個正直的人,父母需要給孩子灌輸一些正麵的道德情感,如孝親尊師、誠實守信、公正坦率等。正麵的道德觀念通過父母傳輸給孩子,可以塑造孩子美好的心靈,還可以給孩子一把道德的標尺,讓孩子懂得什麼是對,什麼是錯。
3.不要誤導孩子的思想觀念。
現實生活中卻經常遇到這樣的情景,當孩子做了一件好事時,父母卻會斥責孩子:“你怎麼這麼傻?拾到的錢就是自己的,還要還給他?”“你太老實了,不會偷懶嗎?為了學校打掃衛生把自己搞得滿身是土……”“以後遇到這樣的事躲遠點,事不關己,高高掛起……”父母對孩子施以這樣的錯誤教育,就是在給孩子灌輸自私自利的思想,這反而會害了孩子。當然,一個正直的孩子也會離父母越來越遠。
【金玉良言】
中國古代講“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其中修身就是要修養自己要正心誠意、表裏如一,這就是正直。讓孩子學做一個正直的人,是孩子做人的根本,道德的底線。一個正直感很強的孩子會主動的區分自己想要做的還別人要求的,他會有更為明確的目標,並且精力充沛,思想意識也總能保持積極樂觀的狀態。這對孩子的做人、處世都是非常有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