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章 太平洋烽火驟起(1 / 3)

2.日軍進攻東南亞

攻占馬來亞地域

1941年9月6日,日本禦前會議決定不惜對美、英、荷一戰,進行南方作戰準備,陸續向法屬印度支那、海南島、台灣、帛琉群島等前沿陣地輸送兵力和軍需物資,完成南方作戰的具體計劃。11月5日,日本禦前會議決定12月上旬對美、英、荷開戰。11月6日,日軍大本營發布南方作戰部隊陸海軍的戰鬥序列令和《南方軍作戰要領》。

12月8日,日軍在襲擊美國珍珠港的同時,向東南亞發起進攻。日軍進攻東南亞的作戰分3個階段。第一階段作戰,攻占馬來亞和菲律賓,奪取婆羅洲和蘇拉威西島;第二階段作戰,奪取爪哇島和蘇門答臘島;第三階段作戰,鞏固占領區,相機奪取緬甸、安達曼群島。奪取這些地區後,建立一條北起千島群島,經威克島、馬紹爾群島、吉爾伯特群島、俾斯麥群島、新幾內亞島、帝汶島、爪哇島、蘇門答臘島、安達曼群島至緬甸防線。第一、二階段作戰,要在3個月內完成。

日軍大本營組成南方軍,下轄11個師、2個飛行集團、9個坦克團,配屬海軍第2艦隊、南遣艦隊、第11航空艦隊,共計25萬人,加上後勤保障部隊約40萬人,占總兵力的20%。11月下旬,南方軍全麵展開。12月2日,日軍大本營向南方軍下達“鷲號”命令。當日下午4時,南方軍總司令部發出“壽甲第5號”作戰命令,要求所屬各集團軍隨時準備發起進攻。

馬來亞方向是日軍進攻東南亞的重點。日軍對馬來亞的作戰目的,在於擊潰該方向之敵,攻占其要地,尤其是奪取南洋群島的戰略中心新加坡,摧毀英國在東亞的根據地。日軍大本營和南方軍在戰前進行了周密籌劃,企圖以陸海軍協同,采取奇襲登陸和陸上突進的方式,遣送登陸部隊主力直接登陸。在登陸的同時或稍前,航空兵進行攻擊,奪取製空權,掩護登陸部隊上岸、搶占重要軍事基地和機場、後續登陸部隊跟進展開。

擔任馬來亞作戰的日軍是山下奉文中將指揮的第25集團軍,轄近衛師、第5、第18師和增調的第56師、第3飛行集團,海軍是小澤治三郎的南遣艦隊以及配屬的第22航空隊,共有坦克210輛,飛機799架,艦艇46艘,總兵力11萬人。

具體作戰計劃是,登陸部隊主力第5師在馬來亞半島頸部以南實施登陸,主攻方向集中在宋卡、北大年。第56師跟進,在關丹至豐盛港地區登陸,向新山方向推進,協助主力作戰。同時,第18師的倫美支隊在哥打巴魯登陸。近衛師進攻泰國,循陸、海兩路逐次從北向馬來方向進攻。戰役開始第8天,第二批登陸部隊從金蘭灣出發,繼續在宋卡、北大年、哥打巴魯登陸,增援第一批登陸部隊。待進至新山水道一線後,集結全部登陸部隊攻占新加坡。

12月4日,日軍第一批登陸部隊在海軍的護航下,從中國海南島三亞港啟航。登陸輸送隊按預定計劃沿中南半島東海岸向南航進。6日晨,從越南海南轉向西北,偽裝由暹羅灣駛向曼穀。到7日中午,航至富國島西南海域突然改航,分路直駛西南預定的宋卡、北大年、哥打巴魯預定目標。英國空軍值班飛機於6日15時在中南半島的金甌海角南方海麵發現了日軍登陸輸送隊,新加坡英國當局接此報告後,立即召開緊急會議。會議決定,一切行動等待倫敦指示。結果,守軍坐視事態發展,貽誤戰機。

日軍按照預定計劃,首先占領泰國,然後從泰國進攻馬來亞。1941年12月8日零時,日軍第5師主力到達泰國南部。在占領泰國之前,日軍想通過與泰國當局談判達到兵不血刃的占領目的。結果,由於泰國總理披汶·頌堪和海軍部長不在首都,日本大使在沒有談判對象的情況下,於8日1時15分便把日軍進占泰國的最後通牒交給泰國外長。3時30分,日本南方軍總司令官寺內壽一命令日軍進入泰國。淩晨4時日軍開始登陸,泰軍沒有抵抗就被迫停火。然後,日軍第5師直撲泰國邊境。

與此同時,8日1時30分,倫美支隊5300人在海軍第3水雷戰隊第一護衛隊主力的護航下,分3個波次在馬來亞北部的哥打巴魯強行登陸。登陸後,遭到英守軍的頑強抵抗,英軍飛機擊沉日軍輸送軍事物資的“淡路山”號,擊傷“綾戶山”號、“佐倉”號。經過4個小時的激戰,日軍從海岸線深入1500米,控製了英軍陣地。晚上,日軍又集結登陸部隊主力一舉奪取機場,擊退了英軍的反擊。

登陸戰役開始後,擔任空中掩護的日軍第3飛行集團開始對馬來半島機場和新加坡海軍基地進行大規模的轟炸,迫使英空軍退縮到新加坡地區。日軍第22航空隊也於8日拂曉長驅直入,襲擊了新加坡英軍的軍事設施,9日下午又襲擊了關丹機場,2天共擊毀英軍飛機50架,使英軍損失1/3的空中力量,日軍掌握了作戰地域的製空權。

為了阻止日軍繼續登陸,12月9日17時,英軍遠東艦隊司令菲利普斯率領以“威爾士親王”號和“反擊”號為骨幹的海軍編隊,從爪拉丁加奴海北上,準備襲擊日軍登陸輸送隊。日軍一方麵進入迎戰狀態,一方麵利用艦載機和潛艇同英海軍編隊保持接觸。10日8時,英海軍編隊航至關丹沒有發現日軍,便轉航繼續搜索。11時56分,日機在關丹以東約40海裏處發現英海軍編隊,第22航空隊迅速出動34架俯衝轟炸機、51架魚雷轟炸機發起攻擊,一舉將英軍“反擊”號、“威爾士親王”號擊沉。除2000人被驅逐艦救出外,菲利普斯等800餘名官兵全部陣亡。

日軍奪取製海權和製空權後,後續部隊不斷上陸,主力越過克拉地峽,進入吉打州,沿西海岸的鐵路和公路向南推進。12日,佐伯聯隊一舉突破英軍重兵防守的馬來亞北部主要防線——日得拉防線。13日,占領吉打州首府亞勞。同一天,倫美支隊攻占爪拉丁加奴機場。

日軍的登陸戰役取得了出乎預料的成功。12月17日,日軍在亞羅士修改作戰計劃,決定以第5師和近衛師沿西海岸向吉隆坡、金馬士方向推進,以利於主力部隊作戰;另以第18師在宋卡待命,伺機在馬來東南沿岸的豐盛港附近登陸,迅速向居鑾和新山推進,切斷英軍主力的退路。這樣在新山州以北、吉隆坡以南地區將英軍主力同新加坡分割開來,各個擊破。

12月19日,日軍占領馬來半島西海岸檳榔嶼上的維多利亞空軍基地,切斷了英國空軍從印度、緬甸向新加坡、馬來亞機動的空中航路。至此,日軍奪取了馬來半島北部的所有機場。

1942年1月7日,日軍攻占士林河橋,完全切斷了北部防區印度第11師的退路,該師遂告瓦解。1月11日,吉隆坡失守,英軍在馬來亞中部的防線被突破。

1月10日,山下奉文下令窮追逃向新加坡的英軍,以近衛師經馬六甲,沿加影、芙蓉、淡邊、金馬士公路追擊。日軍進入新山州開闊地域後,2個師同時展開,要搶在英軍得到增援之前占領馬來半島。沿東海岸進攻的倫美支隊於1月3日奪取了關丹機場。英軍判斷日軍在興樓登陸,便主動撤退。

英軍原計劃在新山州搶築工事,構成新加坡北方屏障,固守待援。但由於英軍前線迅速潰敗,被迫於1月31日將部隊全部撤往新加坡,炸毀新、馬之間的長堤。日軍奪取了除新加坡外的全部領土。

1月31日,日軍下達準備進攻新加坡的命令。2月8日24時,日軍第18、第5師分兩路渡過柔佛海峽,在新加坡登陸。當天,日軍攻占丁加機場,並推進至天格機場。10日,第5師攻進頻尖。11日,第5、第18師從東、西兩側進攻英軍基地提馬。12日夜,近衛師占領曼台山。14日,奪取水庫,切斷了新加坡和英軍基地的水源,開始向市區炮擊。15日,日軍進抵新加坡城市郊,英守軍無力再戰。午後,英軍司令官帕西瓦爾中將率守軍投降,至此,印度洋的門戶已經向西敞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