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眾不同的曹老師,甚至還敢直麵當時的教育“禁區”,開創性地給學生們做了一些性啟蒙教育。比如講到涉及酗酒荒淫的文章時,曹老師就會附帶講授一些相關的性知識,告誡學生們將來婚後性生活要節製,否則會傷害身體一類的話。須知當時還處在讀“四書五經”聖賢書、“兩耳不聞窗外事”的社會大背景下,曹老師敢冒天下之大不韙,實不簡單。
對於這位啟蒙老師的教誨,任繼愈一生記掛於心。無論歲月如何延宕,許多教誨像刻在心裏一樣,總不能忘卻。“我最忘不了的,是我小學的老師。”任繼愈自己後來經常說。他認為小學老師最無私,學生的成就越大,他越開心。可是到了大學,就有些不同,某些先生總怕學生超過自己。
曹老師對任繼愈的影響很大,尤其是在為人處世方麵,要求學生們做人要正直,不要逢迎,不要講違心話,不要顯擺自己,要尊重別人。任繼愈一生精於學問,不攀龍附鳳,不趨炎附勢,始終保持正直的節操,應該說,曹老師功不可沒。可見,年少時老師的影響往往是終身的。
曹老師的教學方法,還是保留了很多“書院式”的私塾教學的方式。他在講《嶽陽樓記》時,講完了,還要吟誦一遍,以加深對作品的印象。這是古代書院幫助理解、欣賞文學作品的通行辦法。明代王守仁(王陽明)的學生向王守仁請教《詩經》的一章,王守仁沒講話,隻是吟誦了一遍,問學生:“懂了嗎?”學生回答“懂了。”王守仁滿意而歸。
日後,任繼愈在教育方麵,也踐行曹老師的言行。他給學生上課,喜歡采用“書院式”的學習方法,師生一起討論;他強調自學,要求學生會讀書、會實踐;他提出“積累資料、培養人才”的教育方針,甘願坐冷板凳,做一些古籍整理方麵的工作,為後來人學習和研究創造條件。
任繼愈對待家人也是一樣,他對兩個孩子的學習,也是允許他們充分發揮自己的興趣愛好,強調自學。任繼愈先生的孫子有段時間學習成績不是很好,家人曾經討論將孩子放到山東老家去讀書,因為那兒的學生成績都不錯。後來得知這所學校主要是應試教育,任先生連忙說,不去了。任繼愈並不認為考試成績是培養人才的標準,而是要建立起正確的學習態度。他以自己舉例,讀書時考試成績也不是班裏最好的,但他學習的態度是很認真、紮實的。每次考完試後,都要認真檢查錯在哪裏,認真複卷成為他學習的習慣。他覺得,這樣學到的東西,並不一定比當時考了100分的要少。雖然名義上不是滿分,但最終的結果,應該是一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