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種陣法是呈斜形,這種陣法具有很多優點。如果有利的地形上配置的精兵不多,使用這種陣法,即使敵軍並力十足,作戰勇敢導致我們不知所措,但最終我君仍然能夠取勝。
這是因為這種陣勢的有點在於:當列陣的雙方對峙時,我軍兵陣的左翼應該遠離敵人的右翼,這樣做的結果就是敵人的矛和箭無法投射到隊伍中去;此時將我軍的右翼去同敵人的左翼接戰,開始展開戰爭。使用優秀的騎兵和富有戰場經驗的步兵去向敵人的左翼發起攻擊,一旦與其交戰就包圍它,在逼迫敵人後退的同時,我軍趁機繞到敵人的後方去。一旦開始追趕敵軍,加上輔助部隊過來接應,就能穩操戰局,而遠離敵人的部隊將依然相安無事地保持在原地。
這種陣法和字母A的形狀和鉛錘線的形狀很類似。如果敵人事先察覺到了我軍的意圖,那麼,無論是騎兵還是步兵都應該安置在列陣後麵的預備隊裏。在上文中我就提到過這一點。這是為了時刻準備著去支援左翼。按照這樣的做法,我軍就能夠擁有了更多的兵力來擊退敵人,而不會因為敵人的戰術不得不後退。
第三種陣法同第二種陣法相像,這種陣法的缺陷在於,在開始交戰時,不得不用我軍的左翼去同敵人的右翼較量。憂鬱左翼的進攻是相當脆弱的,所以,在左翼作戰的隊伍要發動攻擊具有相當的困難。詳細的闡釋為:即使我軍的左翼實力足夠強大,在接戰中還是需要最英勇的騎兵和步兵去支持它,這樣才能讓它首先向敵人的右翼發起進攻,而且要全力以赴地速戰速決。既然了解了其他部隊都沒有較強的實力,那就要盡量遠離敵人的左翼,以免遭到攻擊,也讓敵人勞而無功。這種陣法在應用是還要注意,交戰時要防止斜形兵陣被敵人的楔形兵陣攻破。隻有敵人的右翼很弱,而我軍的左翼遠遠強於敵人的時候,這種陣法才對自己有利。
第四種陣法是這樣的:如果我們的部隊布陣正確,在離敵人400~500步的距離時,我軍的兩翼就應該出其不意、攻其不備地衝向敵人。這樣就可以使迫使敵人倉皇失措地逃跑,我軍就能迅速地贏得勝利。
隻要率領的是訓練有素的精銳部隊,加之這種陣法,就能夠攻克敵人取得勝利,采用這種方法依然存在著風險:這樣的作戰方法會暴露隊伍的中央地段,使自身被迫分裂成兩部分。而如果在首次攻擊中沒有將敵人擊潰,那麼敵人將反過來會贏得有利的時機向我軍的側翼和毫無抵抗的中央發起進攻。
第五種陣法與第四種陣法類同,在第一線正麵前安置了輕裝兵和弓箭手是其優點所在。由於有了他們的防禦,戰線就不易遭到攻破。按照這樣的方法,就可用我軍的右翼去攻擊敵人的左翼,用我軍的左翼攻擊敵人的右翼。如果在兩翼的地方就能夠迫使敵人潰逃,那我軍就會取得勝利;如果出師不利,由於有輕裝兵和弓箭手護衛著,我軍的中央地段也不致陷入窘境。
第六種戰法是比較好的戰法,它幾乎和第二種雷同。由於將領對自己部隊的兵力和戰鬥精神都沒有太大的信心才會使用這種陣法。但隻要指揮得當,即使兵力較少,也終能取勝。
當采用這種兵陣對抗敵人時,用我軍的右翼直逼敵人的左翼,恰在接觸之時讓最富有戰鬥經驗的騎兵和動作最敏捷的步兵投入戰鬥。在這種情況下要讓其餘的部隊盡可能離敵人的作戰線遠些,讓敵人的陣型變成一條像鐵釺一樣的直線。當從側翼或後方攻擊敵人的左翼時,無疑就能逼其潰逃。
這時候因為我軍的部隊已呈L形字母的隊形展開,並且距離敵人還有相當一段路程,但是敵人無論從右側或者是中央都無法為處於困境的部隊派去援軍。軍隊行進中的遭遇戰中常常使用這種方法。
第七種陣法的使用是在參戰者有地形作為護佑的條件下進行的。雖然我軍的兵力不足,而且未必精良,但仍能抵抗住敵人的攻擊。最好有山嶺、大海、江河、湖泊、有城牆圍裹的城池、沼澤地或陡峭的山崖作掩護,因為敵人無法在這些地方接近。如果將部隊布成一條直線形狀,然後將所有的騎兵和輕裝兵配置在沒有自然屏障的一麵作掩護,如是,因為我軍的一側有自然地形作為屏障,而另一側則幾乎集中著多其一倍的騎兵,我們就可以放心大膽地投入到與敵人的戰鬥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