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6章 羅馬兵法 (5)(3 / 3)

不過,始終要記住這一條很有用的規律:如果想派右翼去交戰,那就把最精良的部隊部署在右翼;如果交戰要使用左翼,那就把最精銳的部隊放在左翼;如果想要突破敵陣,把楔子部署在中央地帶,那就把訓練得最剛強的部隊放在這個楔子裏。

少而精的人就可以奪取勝利。因此,有一點至關重要,英明的將帥必會將理智和利益所要求的地方配置上最精銳部隊。

二十一

缺乏經驗的將領總是期望著在許多在軍事方麵都取得全勝。這些將領善於在一個狹窄的地方將敵人圍堵或者用重兵將其困住,以為這樣做敵人便無處可逃。但是,有句俗話說在毫無生存希望的情況下的困獸之鬥,人們出於恐懼會拿起武器。當一個人知道他將麵臨死亡時,他寧肯選擇同歸於盡的道路。所以,西庇阿留下了這樣的名言:給敵人留下退路讓後在殲滅它。敵人一旦發現了有路可退,所有的人便會直直地朝那個方向奔去,這就是對敵人大開殺戒的時候,就像趕殺一群牲口一般。因為敗軍在拚命逃竄時根本顧不上用武器回擊對方,所以,對於追擊者來說已不存在任何危險,盡管逃跑的敵人原本可以使用武器進行自衛,但是為時已晚了。此時敵人的人數越多,就越容易被殲滅。既然敵人已經在恐懼心理的威逼下放下了武器,那麼這支軍隊有多少的兵力都毫無意義可言。對於人數不多,素質較差的被困之敵,一旦知道了自己除了死路以外毫無生路可言, 陷於絕望的他們和對手就處在了一種等同的地位。

二十二

在敘述過兵法在戰爭和研究中得出的一些戰略之談後,現在還必須強調的是,如何麵對敵人退卻的問題。軍事專家和有豐富實戰經驗的人都認為這不具危險性。在戰爭開始前就下令自己的部隊準備撤退,對自己的軍隊絕對是很大的打擊,白白為敵人增加了銳氣。這種是很常見,因此為了確保安全,有必要將這個問題講明白。

首先要做的是,讓你的屬下都知道撤退的意圖,並不是因為我軍膽怯。要讓士兵們都覺得撤退是軍事計謀和戰略:那是為了誘敵深入,是為了更容易地打擊他們;或者是退避宿舍的計謀。因為真正懂得軍事的人會認為有信心取得戰爭勝利的統帥是會作出逃跑的決策的。同時也應當避免敵人窺視到我軍後退的真實動態而朝我們廝殺過來。所以,許多將領為了阻擋敵人的視線,往往把騎兵散布開來,布置在步兵兵陣之前,使敵人看不清撤軍的場景。撤退的時候也是一部分一部分地後撤,通常是先撤前麵的幾排,讓其他人保持著原來的隊形,然後再讓這些漸漸地撤下來的人與起先已撤下的部隊會合。還有一些將領在撤退之前先仔細探明道路,趁天黑率領部隊撤走;破曉時分敵人察覺時,部隊早已遠去,要想在追趕上恐怕是不可能的了。

有時可以占領附近的某些高地,先派出一部分輕裝兵去,然後突然下令讓全體將士都朝那裏開進。如果敵人追擊上來,、早先占領這些高地的輕裝兵就可以和他們對抗,並對他們造成殺傷的威脅,加強了我軍騎兵的實力。通常情況下,要是動用已經設伏的或者準備設伏的兵力去與那些愚蠢的追敵進行對抗,是再危險不過的事情了。因為這是設伏的最好時機,一般的軍隊對於後撤的部隊都是有勇無謀;對敵人掉以輕心,就會造成慘重的後果。突然襲擊所針對的,通常是那些尚未做好戰鬥準備的部隊,比如正在就餐的部隊,因長時間行軍疲勞不堪的軍隊、騎兵的馬放出去吃草時候的部隊,以及隨時有可能發生突發事件沒有任何準備的部隊。這些情況我們都應該引以為戒;這種有利時機一旦出現,我們便應該火速去殲滅更多的敵人。如果有部隊陷入了這種困境,無論有多少英勇善戰的士兵和眾多的兵力都無法挽回戰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