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8章 羅馬兵法 (1)(3 / 3)

城市所在的環境並不是我們所能左右的,如果城市位於幹燥的地區,四周又有山岡和懸崖環繞,這個時候,駐紮在山岡上的軍團就必須要到城市之外或是到山下去尋找水源了。這就需要必要的掩護,需要從城樓和塔樓上用弓箭掩護取水的人,以保證他們能夠不受製約地向相城裏送水。如果水源地位於弓箭的射程之外話,隻要它還在城市所在的這個山坡上,就需要在送水的路上適當的地方設置小型工事,人們通常叫它“堡壘”,在堡壘裏麵要配備一定量的弩炮和弓箭手,以保衛水路,防止敵人來搶水破壞水路。

除此之外,所有的公共建築都要像大多數私人房舍一樣建造蓄水池,以便在雨天時收集、儲備雨水。處於圍困中的人們的要求是不高的,隻要很少的一點水,他們也就很滿足了。

十一

假如城市位於濱海地區,而城市內又缺乏食鹽的話,就需要把海水灌滿盤子和其他器皿。這樣經過太陽一曬,當海水消失以後留下的就是食鹽了。如果因為敵人的阻攔而不能接近海邊,在戰時這是很尋常的事。如果這樣的話,也不是沒有辦法可想,還可以用淡水衝洗那些因暴風雨而由海上推到岸邊來的沙子,等水在陽光下蒸發以後,留下的也是鹽塊。

十二

假如決定要攻擊城市或向工事發起攻擊,這種略帶點悲壯的戰鬥對於雙方來說其危險性是沒有差別的,單從流血的程度這一點來看攻的一方付出的會更多些。

進攻一方首先要把準備突入城內的部隊排好陣勢,把各種各樣的能夠使守軍感到恐怖害怕的機械設施都在陣前一一排列開來,以求畢其功於一役。這必定會使戰場的氣氛更加驚心動魄,真所謂鼓聲、號聲、呼喊聲聲震天。這時真的被嚇倒的僅隻是一些初次上戰場對這氣氛不適應的人,假如在陣地上有很多這樣的新手,他們攝於敵人的威勢不敢進行鬥爭,哪怕就是有那麼一瞬間的被嚇倒,敵人就完全有可能趁勢把雲梯架上城樓,並借此突入城內。而第一次的攻擊如果被鬥誌旺盛且作戰經驗豐富的守城人挫敗,那這無疑是對守城人的一種鼓舞,他們必定會勇氣倍增。如果這樣的話,製造恐怖的氣氛也就不會有太大的作用了,這時一切就需要靠實力、各種技藝和指揮藝術來硬碰硬地決定勝負了。

十三

這個時候,各種各樣的攻城器械湧向城邊,比方說什麼龜背車啊、攻城槌啊、鐮鉤篙啊、帶頂通道車啊、柵欄車啊、舟魳車啊、碉樓車啊等等應有盡有。

接下來我將要對這些攻城器械做個詳細的介紹,包括它們的構造、用途以及缺陷。

十四

製作龜背車的主要材料是長方木和木板。當然因為木料易於著火,所以為了避免著火,在器械的外部需要蒙上用生獸皮、山羊毛織的奇裏乞亞地毯,或者是一塊一塊縫製而成的蓋布。在車頂蓋的下麵安放著鐮鉤篙,因在篙的一端紮有一個彎彎的像鐮刀一樣的鐵鉤而得名。它的主要作用就是,在攻城時把城牆裏麵的石頭鉤出來。如果在篙頭上安裝一個鐵製成的頭,這篙頭就成了攻城槌,之所以稱其為攻城槌而不是別的,大概是因為它有一個“鐵頭”吧,用這“鐵頭”可以去摧毀城牆;在使用時,首先要像大公羊決鬥時那樣,先朝後退走幾步,然後使勁地向前衝撞過去。

龜背車之所以得到這個名字,不單是因為其外形像烏龜,它不時把腦袋伸進伸出的,活脫脫的就是一個烏龜頭。它先向後退幾步,然後又載著攻城槌迅速地向城牆撞擊。

十五

“攻城車”古已有之,人們現在稱其為“卡烏齊”。這種機械和龜背車一樣也是由木料製成的,隻是它所用的是輕木料,它的長寬高分別為16英尺、8英尺和7英尺。在它的頂部,不但要用木板加固,還要在木板外麵輔以雙層的樹枝,兩側也要和頂部一樣。這樣可以在遭到敵人攻擊時,不易於被石塊和長矛穿透。在最外層還要包一層潮濕的、剛剛剝下來的獸皮,抑或是用碎布片做成的覆蓋物,這樣就能有效的抵禦敵人的火攻。當我們能夠集中大量的“攻城車”攻城時,就需要拍成一定的陣勢,在這些陣勢的掩護下,攻城者可以從容地靠近城牆、拆毀城牆。

“活動擋箭牌”是一種外形像拱門一樣的設備,主要也是用樹枝編織而成,在樹枝之上再覆蓋一層奇裏乞亞山羊皮毯或者獸皮;“活動擋箭牌”是靠三個不大的輪子——兩個在前,一個在後——滾動前進的。有了這三個輪子,它就可以別的車一樣自由行駛了。攻城者站在它的後麵,在它的掩護下接近城牆,然後把守城者趕下去,以爭取有的時機順著攻城梯爬上城樓。箭和矛一幫都是從城垣上或投、或射過來的;靠著城垣用泥土和木頭建築土堤,層層壘高接近城樓。

十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