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掌握辯證方法。唯物辯證法是關於自然、人類社會和思維的運動和發展的普遍規律的科學,它反映了物質世界最普遍聯係和不斷運動變化的統一整體。辯證的規律是物質世界自己運動的規律,它教導人們要善於觀察和分析各種事物的矛盾運動,並據此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因而,要提高智謀能力就必須真正掌握唯物辯證法。這是因為,唯物辯證法作為一種認識世界、改造世界的方法,是諸多方法中最為科學、最為合理的一種。首先它主張毛澤東同誌所說的“從事物的內部、從一事物對他事物的關係去研究事物的發展,即把事物的發展看作是事物內部的必然的自己的運動,而每一事物的運動都和它的周圍其他事物互相聯係著和互相影響著。事物發展的根本原因,不是在事物的外部而是在事物的內部,在於事物內部的矛盾性”。智謀的生成,無不依賴於對事物內部及與其相互影響的諸事物的關係的切實把握上。也就是說,隻有把握事物的內部發展規律,把握事物相互聯係的諸矛盾,才能產生正確的計謀與策略。其次,它認為:世界上的一切都是矛盾著的統一體,都包含著相互矛盾對立的兩個方麵或多個方麵,它們在一定條件之下共處於一個統一體中,互相聯結、依存,同時又互相排斥、鬥爭,又在一定條件之下互相滲透、轉化。正是由於對立麵的既統一又鬥爭引起了對立麵的轉化,事物才發生質的變化和飛躍,矛盾的統一體才發生分解和破裂。而智謀的生成,正是建立在對這一規律活用基礎之上的,隻有運用對立統一規律去認識事物,並確定指導原則和方法,才能產生高超的計謀與良策。因而,要提高智謀能力就必須真正掌握唯物辯證法。

掌握辯證方法,一是要正確掌握“兩分法”的法則。即看問題要全麵,要從事物的正反兩個方麵,甚至多個方麵,多視角觀察認識事物,既看樹木,又看森林。表現在工作上,則是不但要看到成功,還要看到挫折;不但要看到有利因素,還要看到不利因素;不但要看到經驗,還要看到教訓;不但要看到對手的優勢,還要看到對手的弱點等等,從而權衡利弊,比較長短,擇優去劣,辯證思維。孫子說:“智者之慮,必雜於利害。”明智的領導者,在考慮問題時,必須兼顧事物利害兩個方麵。充分考慮到有利的條件去利用它,促成事業的成功;充分考慮到有害的條件去消除它,避免意外的禍害。這是領導者智謀所應把握的原則之一。諸葛亮說“欲思其利,必慮其害”。曹操說“在利思害,在害思利”。這就是說,要辯證地去權衡利弊,用聯係的、發展的觀點去對待利與害。二是要正確把握具體情況具體對待的原則。作為領導者,要具備較高的智謀能力,就必須在發現問題、研究問題時,不帶主觀性,既把握個別,又把握一般,運用具體情況具體對待的方法,客觀地、實事求是地研究和解決問題,並善於從個別中尋求一般,從一般中尋求個別。智謀之所以能以奇製敵,妙就妙在它既具有普遍性,更具有特殊性,而其特殊性的指向在特定的環境條件下恰恰是矛盾的主要方麵,能促成事物發生質的變化。三是正確地把握主要矛盾規律。任何事物都是由諸多矛盾組成的綜合矛盾體,但其中必有一個是主要矛盾,它關聯著事物的性質,決定著事物的發展與運動,規定或影響著其他矛盾的存在和發展。智謀的意圖指向正是針對這一主要矛盾所采取的具體方法。因而,作為一個高明的權謀者,絕不能形而上學地看待利與害。經營上的競爭也好,戰場上的對壘也罷,如果工作不分主次,眉毛胡子一把抓,那麼,不僅工作是低效的,也往往給事業帶來損失。四是要善於“兩利相權從其重,兩害相衡趨其輕”。據日本有關統計:在想從事發明的人們中,每一萬人隻有不到一個人有發明的具體成品;而1000個有發明成品的人中隻有不到100人能申請專利,這100件專利被用於事業的還不到10件。

因此,日本鬆下公司的經營策略是:不發明,隻改進。實踐證明這是成功之道。放棄自我發明新產品,而直接向國外購買適合本公司發展的專利權,再對外型重新設計,改良質量,降低成本,就會使產品價廉物美,更具競爭力。不發明隻改進的策略,有效地克服了開發新產品經費龐大、不易成功,且成功產品壽命短的困境。可見,作為一個高明的智謀者,切不可利無輕重,害無大小,凡利皆趨,凡害皆避。這樣往往因小失大,得不償失。五是要透過現象看本質。任何事物都是本質和現象的對立統一。作為一個高明的智謀者,對於複雜的智謀對象,既不能隻停留在表麵現象上,單憑感官去感知事物暴露的、外部的、表象的東西,也不能脫離現象去看本質,僅憑熱情去把握事物隱蔽的、內在的、深刻的東西。把本質和現象割裂開來,就會犯形而上學和唯心主義的錯誤。唯有透過現象看本質,才能準確地揭示事物的內在規律。牛頓正是在研究了大量類似蘋果為什麼落到地上這樣的現象之後,運用抽象思維,才揭示了其本質的內在的原因是地球的引力,從而揭示了萬有引力定律。所以,作為一個高明的智謀者,深入實踐,調查研究,在掌握了大量現象材料的前提下,運用抽象思維,對各種現象進行分析、綜合,由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把握事物的本質和規律,才能定下正確的計謀和策略。六是要樹立全局觀點,正確處理局部和全局的關係。在一定的關係和範圍內,全局和局部總是對立的。全局不是局部,局部不是全局。謀劃者在運籌智謀的過程中,應分清主次、輕重、先後、緩急,做到一般服從重點,次要服從主要,後行服從先行,緩需服從急需。隻有這樣才能從全局出發,正確地觀察和處理每一個局部問題,才能從各個局部入手,完成和實現全局的要求。從另一個側麵講,正確處理局部和全局的關係,也就是不僅要懂得局部性工作的指導規律,還必須懂得全局性工作的指導規律,隻有這樣,才能有正確的工作指導,並為謀劃確立正確的立足點。

二是大膽想像。我們說豐富的想像力,是生成奇謀良策的“金翅膀”、“合成器”和“加速器”,正如愛因斯坦所講到的:“想像力比知識更重要,因為知識是有限的,而想像力概括著世界上的一切,推動著進步,並且是知識進步的源泉。”想像力是科學決策中的重要因素。政治、軍事、經濟、教育等領域,無處不有想像力馳騁的廣闊天地,無事不需想像力去獲取成功的奇謀良策。事實也正是如此,想像力是智謀能力的核心,任何智謀的產生,都要借助於想像,想像的過程也是智謀最初形成的過程。在現實當中,一個優秀的智謀者的頭腦,絕不隻是一部錄像機,隻把遇到的情況錄下來再不走樣地放到屏幕上,而應當是一架會科學處理億萬信息的活電腦,能將經過處理的信息用想像的方法在大腦的熒光屏上構想出事物運動的圖式,逐步完善地映出事物的全貌及一係列的成事對策。如果缺乏這一點,那麼,他占有的信息、資料、情況再多,也難以拿出高超的計謀與策略。之所以說豐富的想像力是生謀成略的“合成器”,是因為人的頭腦如同一個生產智謀、計劃、命令等產品的加工廠,而豐富的想像力則猶如一架合成器,不斷地將各種矛盾、信息、對策等,按照不同的工藝要求加以科學地調和,生產出勝敵的計謀與策略。

貓與軍事本來風馬牛不相及。第一次世界大戰中,德國軍官發現法軍陣地上有隻名貴的波斯貓,他們由此想像:隻有貴族才養這種貓——這隻貓的主人可能是高級軍官——高級軍官所在地可能是法軍的高級指揮所——摧毀敵高級指揮所關係重大。於是命令炮兵猛烈轟擊,結果摧毀了對方一個旅指揮部。由此可見,想像之妙,就在於合理地將貓、主人、陣地、指揮所及作戰的目的性結合起來,加以想像,從而達到了預期目的。之所以說豐富的想像力是生成奇謀良策的加速器,是因為想像可以衝破時間和空間的限製,達到一種“思接千載、視通萬裏”的奇妙境界。科學的想像,對於認識事物、揭示本質、預測發展變化、模擬處置過程、優選最佳方案,可謂最便利、快速的方法。這裏所說的想像不是智謀者記憶形象的簡單再現,而是自己從未感知過的新形象,是建立在一定科學知識之上的想像。

智謀者所應具備的想像力,一般有以下四種:一是邏輯想像能力,即通過事物的前因,依據事物發展的一般規律,運用邏輯思維方式想像事物的後果,做出符合事物一般發展規律的預測,以此製定自己的製勝策;二是聯係想像能力,即通過想像,把要解決的問題與頭腦中儲存的諸多經驗性知識及智謀模型聯係起來,從而在新的交叉點形成一個新的計謀策略;三是批判想像能力,即運用多維思考,敢於求異,敢於突破單一思維定勢,超常規進行想像,反常識製定製勝策;四是創造想像能力,即通過對諸多經驗與“智謀模型”的超越,在見所未見,聞所未聞的嶄新領域,尋求具有獨立性、新穎性和首創性的製勝之道。

培養想像力是一項複雜的工程,因而必須把握以下幾點:一是要有廣泛的興趣。任何想像都是建立在廣博學識之上、植根於豐富實踐經驗之中的。人的頭腦好比一個神秘的“黑箱”,人的智能結構和想像力也是一個他人無法完全了解的“黑箱”,而興趣則是開啟黑箱的鑰匙之一。一般人都把“記憶力隨著年齡的增長而衰退”,視為生理上的必然結果,其實不然。據研究:年齡大的人記憶力差一些,主要是年齡大的人對事物的好奇心和興趣相對降低的緣故。也就是說,當人們對某一事物缺乏興趣時,頭腦的反應就特別遲鈍。相反,興趣愈高昂,頭腦的活動就愈靈活,隨之而來的想像力也就愈豐富。日本有個科學家叫西鄉和友,他在四個十年中四興其趣,均獲成功。他大學畢業後的第一個十年成為卓有建樹的航空技術專家;第二個十年他更弦易張,對繪畫發生興趣,經一番努力,成為一個抽象派畫家;第三個十年,他又別開生麵,成為一個生物學家;第四個十年他又成為著名的服裝設計師。無數事實證明,當你相信可以做好某一事情時,你的大腦將展開想像的翅膀,由此為你鋪平成功之路。二是要刻意求新。不要讓傳統觀念麻痹你的大腦,不坐井觀天,不故步自封,對新思想采取開放與接受的態度。三是要不斷進取。日本通用電器公司有這樣一句口號:進取,是我們最重要的產品。一個有作為的智謀者,應把進取作為最重要的目標,啟用“我可以做得更好”的哲學,會使你更具有神奇想像的效用。當你問自己“我怎樣才能做得更好”時,你的創造力便會湧現出來,如何把這件事做得更好的主意也就應運而生了。四是要不斷開闊思路和視野。思路和視野開闊,能使你得到許多新的啟發。積極與那些能幫助你想出新主意、新方法的人交往,與那些與你職業不同、興趣不同的人交流,會開闊你的視野,激發你的想像力。

以上所說的培養辯證思維能力也好,激發想像力也好,都是從邏輯層麵上講的,而直覺思維、頓悟靈感也好,則是從非邏輯層麵上講的。關於智謀的修養還有很多內容,這些內容需要個人在學習中,在實踐中去領會,去悟。通過自己的悟,做智謀實踐的有心人,才能在工作實踐中、生活實踐中,不斷提高和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