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9月18日,樂安縣解放。在全縣人民慶祝解放的歡歌笑語聲中,中共樂安縣委、縣人民政府就徹底肅清匪特作出了部署,決定首先消滅本縣境內危害最大的、盤踞大金竹地區的以張耀清、張亮遠、張國華(簡稱“三張”)為首的股匪。

位於樂安縣南部的大金竹,在海拔1454米的靈華山北麓,是樂安、寧都、永豐三縣的結合部,方圓百餘公裏。這裏峰巒疊嶂,森林茂密,溝深壑險,曆來是匪盜出沒之地。“三張”股匪隱藏於此。

解放前,“三張”分別充任國民黨樂安縣保警中隊長、鄉長、區分部書記、國民黨軍上校團長等職。樂安解放前夕,“三張”與盤踞寧都縣翠微峰的土匪、“豫章山區綏靖司令部”司令官黃鎮中相勾結,糾集70餘名匪徒,以大金竹為隱藏、活動據點,出沒無常,襲擊區、鄉人民政府和民宅,殺害幹部和無辜群眾,反革命氣焰極為囂張,是樂安縣危害最大的股匪。

1949年冬,為了消滅“三張”股匪,駐樂安縣的人民解放軍第161師第483團9連和公安幹警,千方百計地尋找突破口。通過認真分析“三張”的活動規律,決定采取軍事圍剿與政治瓦解相結合的方針,充分發動群眾,搜尋“三張”的蹤跡,斷其糧草,迫使“三張”就範;在戰術上以潛伏對遊擊,控製交通要道和邊遠山村。

同時,通過“三張”的家屬、親戚、朋友等,規勸“三張”下山棄暗投明,並以剿匪部隊的名義寫信給“三張”,指明出路,敦促其放下武器。

由於軍事圍剿與政治瓦解雙管齊下,加之正值隆冬之際,雨雪交加,極端寒冷,山上無藏身之地,欲逃無路。一般匪徒紛紛下山,向剿匪部隊和人民政府投誠,交出輕機槍1挺,手槍2支,步槍105支,以及一大批軍用物資,使“三張”遭受到毀滅性的打擊,成了光杆“司令”。匪首張耀清惶惶不可終日,乘黑夜之機,下山探聽情況,途中被9連活捉。為了擴大影響,瓦解匪眾,剿匪部隊營長楊定學親自與張耀清談話,對其進行教育,交待政策,指明出路。在留張耀清住宿一夜後,又將其釋放回家。這樣一來,促使張亮遠、張國華也下了山。但是,他們仍然匪心不死。1950年6月,美帝國主義者發動朝鮮戰爭後,“三張”錯誤地估計形勢,以為第三次世界大戰要爆發了,配合國民黨軍反攻大陸“立功”的時機已到。遂於同年冬,又重操舊業,上山為匪。

“三張”孤零零地重新上山為匪,死心塌地的與人民為敵,利用大金竹複雜地形,與剿匪部隊和公安幹警周旋。

1951年冬,“三張”隱匿在永豐與吉水縣交界的一個山村裏。剿匪部隊獲此情報後,立即圍剿。

這是寒冬的一天晚上,北風凜冽,寒氣刺骨。天空烏雲密布,大地漆黑如墨,黑沉沉的夜,一顆星星都沒有,幾步之外就難辨草木。剿匪部隊楊營長率領9連戰士和民兵,從駐地出發,爬山涉水,沿著崎嶇的山路疾行。拂曉前到達目的地後,分兵把守山隘、路口,嚴密地包圍了小山村。天朦朦亮,開始搜索。在一座破草棚中,抓獲了陰險狡詐的張耀清,繳獲手槍1支。不久,樂安縣召開公審張耀清大會,宣布將其處決。隨著“砰!砰!砰!”幾聲槍響,為民除了一害,大快人心。

匪首張耀清被擒處決後,給張亮遠、張國華精神上以沉重的打擊。他倆目睹鎮壓反革命運動和清剿土匪在各地熱火朝天地開展著,死期步步向他們逼近,內心惶恐,行動更加詭秘,一時間人們難以找到他們的蛛絲馬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