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5月,江西波陽縣解放前夕的一天。

這天,天色陰沉沉的。在雞峰山腳下,匪首李逢春身穿“將軍”服,站在一個土台子上,狂妄自得地朝著一群衣冠不整、東倒西歪的匪兵訓話。叫喊:“他們共產黨稱八路軍,我們就叫‘九路軍’,比八路還多一路”。

這個賊心不死的匪首,奉主子的旨意,於2月潛回波陽,苦心網羅匪徒,拚湊起所謂“國防部青年救國軍第5縱隊”,扯起“九路軍”的破旗。

李逢春,又名李誼喧,化名高明月,波陽縣油墩街港頭村人。他曾在國民黨中央陸軍大學受訓,任過第一戰區少將高參、國防部少將參謀等職。

李逢春所率1000餘人的“九路軍”,主要活動在波北,勢力波及都昌、彭澤和安徽的至德(東至)等縣邊沿山區。這裏山多林密,地勢複雜。他自以為是蛇入熟地,企圖憑地利之勢,盤占為營。李還左右其他各股匪和會道門,收編了一部分“保家自衛隊”,招用了193個壇的大刀會和114個壇的黃鶴會會徒,以及地方上的流寇散匪,其附屬武裝勢力達5000餘人。

這一天,他在響水灘雞峰山下,召集各隊人馬,擺出大將的模樣,進行著第一次“檢閱”。他站在小小的土山上,躊躇滿誌,仿佛在指揮著千軍萬馬。在他眼裏,四周的山巒,也都化成了一座座兵營。

李逢春極力擴充反動武裝,聯絡各地股匪,相互串通勾結,趁新生的人民政權剛剛建立、立足未穩之機,大肆進行騷擾破壞。

1949年5月,解放軍第2野戰軍某部先頭部隊一個排,乘船行至鄱陽湖強山口,遭到“九路軍”匪徒伏擊,全排戰士壯烈犧牲。6月中旬,李逢春糾集一個大隊和一個中隊共100餘人,襲擊都昌四甲裏、鑒玉等地區、鄉人民政府和南豐街糧站,殺害解放軍戰士10餘名。25日,國民黨軍官葉芬在李逢春的支持下,組織300多黃鶴會會徒,襲擊縣人民政府所在地磨刀石。1名解放軍戰士和兩名工作人員犧牲,一些糧食和衣物被搶。7月5日,李逢春指使大刀會和黃鶴會300多匪徒,在鳴水金象附近水域,襲擊解放軍3隻運糧船,12名押糧戰士英勇犧牲,損失槍支12支、稻穀12萬斤。

11日,李逢春糾集兩個大隊匪徒,圍攻響水灘鄉政府和駐紮在響水灘小學的解放軍工作隊,婁伯英排長等8名指戰員犧牲。13日,李逢春派出近百名匪徒襲擊謝家灘區政府,區委書記周華民、組織委員郭學等12名幹部戰士光榮犧牲。

“九路軍”還在暗地裏建立政權,征糧征稅。他們到處造謠惑眾,對解放軍大肆汙蔑。他們常常竄進各村,自稱是“八路軍”,搶劫財物,殺人放火,鬧得雞犬不寧。為了擴充兵源,他們強征百姓入夥,誰敢不從,就要招來橫禍。

這幫匪徒無惡不作,罪惡累累。他們每到一處,都給當地百姓帶來無窮無盡的災難和痛苦,給新生的人民政權帶來了很大威脅。在波陽境內,遭匪徒殺害的解放軍指戰員、地方幹部達100多名。全縣人民的生命和財產損失不計其數。

麵對“九路軍”及其他大小股匪的騷擾破壞,各級黨組織和人民政府,積極采取措施,給以有力打擊。7月,中國人民解放軍第161師兩個主力團和師直屬偵察隊、波陽軍分區1個營1個連、浮梁軍分區副司令員倪南山所率的1個半連,進入波陽縣境剿匪。剿匪部隊在當地政府、公安部門、縣大隊、民兵以及廣大人民群眾的緊密配合和積極支持下,兵分四路,向全縣境內的各大小股匪展開了全麵清剿。

解放軍剿匪部隊,在開展軍事進剿中,對土匪執行“首惡者必辦,脅從者不問,立功者受獎”的政策。部隊所到之處,土匪望風而逃。解放軍一麵消滅土匪勢力,一麵幫助當地建立區、鄉人民政權,維持地方秩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