瓜子嶺,是江西省遂川、上猶縣邊界上的一座山峰,位於上猶縣城西北部100餘華裏,海拔近1000米。
峰巔形同瓜子,高高聳立雲霄,故名。這一帶山高壑深,懸崖峭壁,林木遮天,雲霧繚繞。山峰西南側有一岩洞,內可藏數十人,岩洞下有座寺廟。從山下通往寺廟的路,是一條曲折坎坷的小徑,地勢十分險要。
1949年10月6日,正值中秋節,天瀝瀝地下著小雨。在通往瓜子嶺寺廟的小路上,一群衣衫襤褸的人,手提肩挑著酒肉食物,冒雨在小路上蹣跚行走。這是上猶縣匪首方業奎等人,正偷偷地潛往瓜子嶺,準備藏在山上的寺廟內過中秋節。
方業奎,上猶縣蘆山裏人。他的罪惡曆史,罄竹難書。在土地革命戰爭時期,他任國民黨崇義縣第五區區長和“猶崇康遂四縣聯防鏟共大隊”大隊長等職,殺害紅軍戰士、革命幹部和無辜群眾30多人,是個雙手沾滿人民鮮血、殺人不眨眼的劊子手。
1949年4月人民解放軍百萬雄師衝破長江天險,勢如破竹地向江西境內進軍,方業奎頑固堅持反動立場,組織所謂“反共聯防社溪辦事處”,自詡主任,接受國民黨江西省第3行政區(吉安)保安司令劉文淵之命,妄想在遂川、上猶邊界建立據點,作垂死掙紮。
8月16日,上猶縣城獲得解放。方業奎仍不死心,又於8月20日在上猶梅嶺山上,拚湊成立了“遂猶邊區聯防自衛縱隊第2支隊”,委任方穆莊為支隊長,方永昌為副支隊長。支隊下設3個大隊,9個中隊,共有180餘人,30餘支槍。這些土匪出沒於遂川禾源、左安和上猶紫陽、寺下、雙溪等地,反動氣焰甚為囂張。廣大群眾強烈要求消滅這股作惡多端的土匪。
為鞏固新生的人民政權,穩定社會秩序,保障人民生命財產的安全,中共上猶縣委和縣人民政府根據省委、省人民政府關於“肅清匪特,鞏固革命秩序”的指示,決定迅速剿滅這股匪徒。
9月中旬,縣委書記鄧烈和縣委組織部長董型武,率縣直屬中隊和支前工作隊共20餘人,為剿匪先遣隊,開赴寺下、紫陽、雙溪等地。9月底,中國人民解放軍贛南支隊80餘名戰士,也急速趕赴寺下、紫陽,參加剿匪。
10月6日,當方匪一夥爬到瓜子嶺寺廟時,已是半夜。日夜不停的奔波,秋雨寒風的淋襲,使他們饑餓、疲憊不堪,夢想過個痛快的中秋節,睡個好覺。當有人提問:“今晚要不要派人放哨?”眾匪兵都異口同聲地斥責:“放個屁的哨!我們這麼晚才來,天又下雨,誰曉得?”匪首方業奎聽這麼一講,心想下屬說的也有道理,即附和說:“解放軍總不會跟在我們屁股後麵來吧?不放就不放。”匪徒們酒醉肉飽後就呼嚕入睡了……方業奎一夥的行蹤,被剿匪部隊偵察人員偵悉,報告給縣委組織部長董型武,董部長立即與張定、淩浪等人聯係。決定由張定、張福率領2個分隊50餘人,分別從寺下珍珠、雙溪、蘆陽向瓜子嶺挺進,包圍堵截匪徒;董型武隨淩浪和寺下區中隊長袁世河帶領的地方武裝共40餘人,從紫陽高基坪出發,由工作隊員陳世旺帶路,直奔瓜子嶺,擔任主攻任務。
夜幕漸漸降臨,剿匪部隊憑著夜幕的掩護,冒雨急速前進。當董型武、淩浪、袁世河率領剿匪人員到瓜子嶺山麓的源溪村時,村裏的群眾告訴:“土匪剛上去不久。”為了不驚動匪徒,一網打盡,董型武命令部隊暫時就地隱蔽待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