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8年10月,華東野戰軍第3縱隊,在參加了濟南戰役之後,揮師南下,直奔徐州方向前進。
行軍以前,發了冬裝。棉襖、棉褲、棉帽都是新的,行裝雖然有些臃腫,但大家的心情很愉快。正值金秋十月,一路上秋風送爽,明月高懸,走起路來很是舒暢。
行軍行列裏,不時漾出歡聲笑語。有人在編順口溜:“毛主席下令來調兵,發兵攻打徐州城,三步並作兩步走,堅決前進不停留!”一夜走了70裏,黎明時仍有說笑聲。
我們光榮的人民戰士,在解放戰爭中久經鍛煉,肩負著解放全華東和全中國的神聖職責!盡管解放濟南消滅了國民黨軍隊十多萬人,但在以徐州為中心的隴海路,還麇集著敵軍幾十個師的精銳兵力,絕不能給敵人以喘息的機會,必須繼續去戰鬥!去廝殺!
10月14日,行軍目的地是泰安城。當隊伍繞過泰山西麓,走近泰安車站的時候,在月光下發現路軌上停著一長列火車。車上坐滿了軍人和老百姓,更多的是持槍的民兵和地方武裝。他們看見我們長長的行列從車下路過時,一個個喜形於色,伸出頭來目不轉睛地望著。車下的同誌也仰起頭來,興奮地問道:“火車往哪開?”
“兗州!”車上人說。
車下又有人發話了:“等解放了徐州,你們再往徐州開吧!”
“好哇!”車上的民兵回答,“俺能坐上火車,全是你們的功勞!”
火車頭嗚嗚地叫了。聽著汽笛的長鳴,看著車頭上吐出的白煙,同誌們欣喜異常。
連日來,這支隊伍穿過剛剛複蘇的濟寧,越過美麗平靜的運河,一直插到了魯西南。
在楊樓住了將近一個星期,部隊處於臨戰狀態,以徐州為中心的淮海大戰即將展開。第3縱隊的作戰目標,首先要從隴海線上的虞城開刀,爾後沿隴海線向東打,擺出向徐州攻擊的態勢,使徐州之敵摸不清3縱的主攻方向。從成武往南去,散布著不少國民黨的土頑和保安部隊,恐怕這次任務之一,除了同國民黨的正規軍接觸外,還需與當地的土頑和地頭蛇周旋。
11月7日,在魯西南的平坦土地上,在清冷的月光下,隊伍一直向著碭山、豐縣地區進發。
中央軍委和野戰軍首長給第3縱隊的任務是,不怕一切疲勞,不怕一切困難,不怕一切犧牲,大膽迂回穿插,斬斷徐(州)蚌(埠)敵人的聯係。限兩天內趕到徐州以南、宿縣以北地區,執行破路和截擊任務。
連續幾天急行軍,11月14日,部隊到達徐州南側三十幾公裏的地方。這個位置,既可卡斷津浦線這條大動脈,又能從南麵威逼徐州,顯然是個戰略要地。
連日來,徐州方向炮聲隆隆,一場激烈的爭奪戰正在徐州外圍展開。
為了配合兄弟縱隊勝利完成全殲黃百韜兵團的任務,第3縱隊開始沿津浦線向徐州之敵勇猛進擊。戰士們飯顧不得吃,水顧不得喝,在前沿的山頭上緊張地挖掘工事。深夜風寒,有的戰士隻穿一條單褲(棉褲已擱在後方),堅持不肯下山。他們說:“沒有困難就沒有勝利!”
在津浦路西側,第8師1個團進占了看將山,使敵人受到極大的威脅。第二天,敵孫元良兵團奉命拚死反擊。這個團的指戰員,一連打退了敵人十幾次衝鋒,英勇地捍衛了前進陣地。當敵人受到慘重打擊狼狽回竄的時候,特務連的健兒們在各山頭的火力支援下,奮力追下山去,斬斷了敵人的“尾巴”,捉了不少俘虜。
在津浦路東側,第9師的陣地前沿,被敵人奪去了幾個山頭和村莊。這個師的“戴村連”大膽迂回,抄敵後路;“德勝連”迎頭痛擊,用手榴彈狠狠地砸向敵人。
兩個由上級命名的英雄連隊互相呼應,越戰越勇。慌亂的敵人,把未揭蓋的手榴彈扔過來,我們的戰士就替他們揭開蓋子扔了回去,把敵軍炸得鬼哭狼嚎,敗下陣去。到第3縱隊任務變換為止,窮途末路的敵人,始終沒能越雷池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