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8年11月初,華東野戰軍某縱隊第61團,接受了一項重要任務:突破運河線,奪取萬年閘,保證部隊向南挺進,切斷隴海路,分割和包圍敵人,殲滅徐州以東新安鎮地區黃百韜兵團。

消息傳到團裏,大家情緒非常高漲。在團黨委擴大會議上,團長吳懷才傳達了上級的部署,強調首長要求:淮海戰役這一仗隻許打好,不許打壞。張萬合政委傳達了毛主席的指示:淮海戰役打好了,能夠使中國革命的勝利提前一年到兩年,打不好,就得推遲。張政委還風趣地比劃著告訴大家:毛主席說了,淮海戰役是一塊很大的肥肉,吃的方法是大口吃呢還是小口吃?還是小口吃好,要把它分割成幾塊,切下一塊吃一塊,幾次就把它吃掉了。你想大口吃下去,當心噎住!會場活躍起來,大家熱烈地議論,爭先恐後地發言,除了談認識、表決心以外,中心議題是如何拿下萬年閘、保護好運河鐵橋,為整個戰役的勝利創造條件。吳團長最後總結了大家的決心:要為這一仗當好開路先鋒,堅決從自己開辟的突破口衝殺過去。

11月7日下午3時,第61團從嶧縣以西的北棠蔭、南棠蔭駐地出發。太陽還未西沉,天空陰雲密布,下起了蒙蒙細雨,這給隱蔽接近敵人帶來了有利條件。

同誌們風趣地說:“老天爺幫忙,殲滅敵人的好機會到了!”

部隊繼續行進,擔任突擊任務的2營走在前頭,抬著過河器材的民工緊緊跟在後邊。戰士和民工們互相打著招呼,民工們說:“俺和大軍同甘苦,同生死,你們打到哪裏,俺們支援到哪裏。”打勝仗,盼解放的共同心情溢於軍民的言表。

到達進攻出發地後,偵察參謀介紹了地形和敵情。

第61團的位置在夏莊南,離萬年閘1公裏左右。中間有揚閘關一個村,揚閘關東側是大列莊,西側是小李莊、和尚莊,地形開闊。這段運河分成兩股,中間有蘆葦地,北邊稱月灣河,有橋,南邊有主運河,也有橋,都是鋼木結構,統稱萬年閘。敵人在橋頭構築了工事和橋頭堡,設有鐵絲網、拒馬,由馮治安部駐守,揚閘關還駐有保安旅。吳團長和營長們蹲在隱蔽地打開地圖,用手電照著看了一會兒,命令2營由團參謀長指揮,突過運河後,沿河堤向西打,協同1營攻占萬年閘。1營先消滅揚閘關之敵,用1個連迂回到萬年閘西頭,佯攻吸引敵人。3營待命。要求各營抓緊時間,動作要快。

雨已停了,天空星光閃爍,地麵寒風颼颼,穿著已經潮濕的衣服,更是涼氣逼人。團首長及時下達指示:

“再冷也不要跺腳,要忍住,戰鬥馬上就要打響了。”戰士們的熱血驅散了寒氣,做好了戰鬥準備。走在1營前頭的偵察排端著湯姆式衝鋒槍、手槍和卡賓槍,貓腰前進,忽兒躍起,忽兒趴下,隱蔽接敵。揚閘關村口抱著槍的敵哨兵正在低頭打盹。我偵察兵如餓虎撲食,一把抓住敵哨兵:“不準動,不許喊叫!”

“解放軍兄弟饒命!我是被抓丁來的。”

話音未落,一束手電射來。敵哨兵悄悄訴說:“這是帶班的。”那個帶班的慌亂中開了一槍,拔腿就跑,邊跑邊喊:“解放軍來了!解放軍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