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7章 奪取抗戰的最後勝利(2 / 3)

為什麼需要做好經濟工作?毛澤東指出:“日本帝國主義為什麼敢於這樣地欺負中國,就是因為中國沒有強大的工業,它欺侮我們的落後。因此,消滅這種落後,是我們全民族的任務。老百姓擁護共產黨,是因為我們代表了民族與人民的要求。但是,如果我們不能解決經濟問題,如果我們不能建立新式工業,如果我們不能發展生產力,老百姓就不一定擁護我們。”毛澤東號召所有的共產黨員都要學習經濟工作。他又指出,中國共產黨目前還是處在個體經濟和被分割的遊擊戰爭的農村環境中,這就要采用“軍民兩方同時發動大規模生產運動這一種辦法”。

在農村,怎樣調動農民的生產積極性是個很大的問題。農民是分散的個體生產者,使用著落後的生產工具,在抗日戰爭的條件下大部分土地又還為地主所有,農民仍受著封建的地租剝削。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毛澤東提出:必須“采取減租減息和組織勞動互助這樣兩個方針”。減租可以提高農民的生產興趣,勞動互助可以提高農業勞動的生產率。毛澤東要求基層幹部用極大的精力幫助農村群眾開展生產運動。他說,這樣做,幾年之內農村就會有豐富的糧食和日用品,不但可以堅持戰鬥,可以對付荒年,而且可以貯藏大批糧食和日用品,以為將來之用。

民眾要進行生產,部隊能不能從事生產呢?有人認為部隊從事生產就不能作戰和訓練了;機關從事生產就不能工作了。為了回答這個問題,毛澤東為《解放日報》撰寫社論,以大量事實說明:不但在敵後解放區中那些比較鞏固的根據地內的民眾可以生產,軍隊也可以生產。他提倡各地學習晉察冀遊擊隊的生產經驗,為大反攻積極準備物質基礎。毛澤東在社論中強調:“戰爭不但是軍事的和政治的競賽,還是經濟的競賽。我們要戰勝日本侵略者,除其他一切外,還必須努力於經濟工作”。

對文化工作,毛澤東提出的口號是:“沒有文化的軍隊是愚蠢的軍隊,而愚蠢的軍隊是不能戰勝敵人的。”這時,在150萬人口的陝甘寧邊區內,還有100多萬名文盲,迷信思想仍嚴重地影響著廣大群眾。毛澤東認為:“這些都是群眾腦子裏的敵人。我們反對群眾腦子裏的敵人,常常比反對日本帝國主義還要困難些。”他號召群眾自己起來同自己的文盲、迷信和不衛生的習慣作鬥爭。他要求廣大幹部在改造群眾思想的文化教育工作中應該堅持兩條原則:一條是群眾的實際需要,而不是我們腦子裏幻想出來的需要;一條是群眾的自願,由群眾自己下決心,而不是我們代替群眾下決心。

到1944年底,國際形勢變化得很快。毛澤東估計:打倒希特勒明年就可以實現,我們唯一的任務就是配合同盟國打倒日本侵略者。12月15日,毛澤東在陝甘寧邊區參議會上提出解放區1945年的任務,為迎接抗日戰爭的最後勝利而努力。毛澤東鼓舞人心地指出:“1945年應該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更大發展的一年。全國人民都希望我們解放區能夠救中國,我們也有這樣的決心和勇氣。我希望我們解放區的全體軍民一齊努力,不論是共產黨人與非共產黨人,都要團結一致,為加強解放區抗日工作而奮鬥,為組織淪陷區人民而奮鬥,為援助大後方人民而奮鬥,為建立民主的聯合政府而奮鬥。”

1945年一開春,國內形勢就出現可喜的發展勢頭。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敵後抗日根據地軍民繼續展開局部反攻,華北和華中各大城市都處在八路軍、新四軍的戰略包圍之中。八路軍、新四軍發展到91萬人,民兵有220萬人,19塊抗日根據地的人口已經接近1億。

世界反法西斯戰場的形勢也令人振奮。在歐洲戰場上,1945年5月8日,蘇聯紅軍攻克柏林,德軍宣布無條件投降。在太平洋戰場上,盟軍也乘勝不斷向日本本土進逼。中國人民打敗日本帝國主義的日子已指日可待了。

這是決定中國命運的關鍵時刻。

就在這個曆史時刻,人們期待已久的中國共產黨第七次全國代表大會在延安召開。

為了開好七大,中國共產黨做了長期而充分的準備。4月21日,在七大預備會議上,毛澤東說明大會的方針是:“團結一致,爭取勝利。”

4月23日,中共七大在楊家嶺中央大禮堂隆重開幕。

在暴風雨般的掌聲中,毛澤東致開幕詞,言簡意賅,吸引住了全場的代表。他說:

“我們這次大會是關係全中國四億五千萬人民命運的一次大會。我們這個大會要打倒日本帝國主義,把全中國人民解放出來。這個大會是一個打敗日本侵略者、建設新中國的大會,是一個團結全中國人民、團結全世界人民、爭取最後勝利的大會。”

第二天,毛澤東向中共七大提交了《論聯合政府》的書麵政治報告。這份報告是在廣泛聽取代表意見的基礎上,3月31日在六屆七中全會全體會議上討論通過的。

報告首先分析了國內外形勢,這是黨製定綱領和各項政策的出發點。報告指出:“目前的國際國內形勢,對中國人民提供了極其有利的條件。”“如果我們能夠團結全國人民,努力奮鬥,並給以適當的指導,我們就能夠勝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