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樣的情況下,夏末的這點農閑比往常還要忙碌,家裏田少的,活不多的,都來到修路的工地裏,三餐,兩幹一稀。

吃的倒不是非常好,但是能吃飽,工錢根據幹的活不同不等,技術類的一天接近一百文,出力的最少也有五十文。

張青山就在村的附近工地找了個拉土的活,每天不用在家吃飯,還能賺個六十多文,拉車也算是技術活。

當然,張老大也沒閑著,除了跟父親一起拉車,還在工地做些出力的活。

趙氏和村裏的其他婦人時不時的來賣些吃的,這樣算下來,一天也能收入個一百多文。

這樣的好事在以前哪想過啊,對這些農戶來說,就是在壟溝裏刨食,多少就那些,農閑還能賺外快,簡直是天上掉下來的餡餅!

因此,大家越發地念著京都那位段世子的好了。

“聽說啊,當時段世子提出修路,那些大人們還不同意呢。”

中途休息的時候,有知情人如此說道。

“為啥不同意啊,這是多好的事啊。”

“就是,那些大人們不天天嚷著為了百姓嗎,咋修個路就這樣了?”

“還不是看段世子出身不好嗎!”

“出身?啥出身?”

“說是段世子的娘是煙花女子,不堪的很!”

“屁!煙花女子也是人,在就不堪了。再說了,孩子爹還是王爺呢,要是不堪了,那王爺咋還和她有了孩子呢!”

“就是!要我說就是那些大人們矯情,我可是聽說了,去那種地方的都是大人,不堪,他們去幹啥!”

“你們不知道,那些貴人很是在乎這些。”

“可那關段世子什麼事?”

“就是啊,段世子是皇上封的啊,要是他不好,皇上會封他?”

“不是因為出身,是那些大人們怕花錢,說是沒錢了,修不起。”

“屁!錢都倒騰他們家去了,可不是沒錢了嗎!”

“你們說說那些大人們住那麼大的房子,還弄那麼多女人,還有那麼多丫頭下人的,那不都是錢嗎?他們哪來的錢?俸祿才多少。”

“哎,還是當官好啊,可惜我這腦袋不行,念不好書,不然我也當官去!”

“哈哈,就你那榆木腦袋,下輩子吧!”

“哎呀,段世子做了件大好事啊,這路修的真好,到時候往回拉莊稼也不用怕顛簸的掉了。”

“我看這積德碑應該刻上段世子的名字?”

“話說你們說的是哪個段世子?京都城可是有好幾個段世子呢!”

“當然是段利世子了,隻有他娘是煙花女子。他以前還叫外室子,後來入了宗譜,皇上親自下旨的。”

“哦哦,知道了,是段利世子,到時候咱們得把這個名字刻上去。大家夥都記一下啊!”

眾人紛紛答應。

遠遠聽著這些的,路過的一行人,為首少年一副氣炸的樣子。

“段利還真是夠無恥的,用這種方式給自己洗白!”

不然這些小民,就算生在天子腳下,也說不出這樣的話來。

“你以為他修路幹什麼,沒有好處,他做這個?”

旁邊一個長相俊美,卻有些清冷的少年說道。

“那些大人還真是白癡,這麼好的事情都往外推!”

“主要是他們並不知道水泥是不是好用。還有,這麼修路太費錢了,他們不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