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證:腰膝冷痛,遇寒及冬天加重,四肢乏力,性欲冷淡,性交時及性交後感氣短,舌質淡、脈細。
熟地100克,烏蛇1條,續斷15克,赤箭15克,黨參30克,桂心15克,當歸30克,萆15克,川芎15克,酸棗仁15克,山萸肉15克,五味子15克,漏蘆15克,五加皮15克,製附子15克,仙靈脾15克,骨碎補15克,荊芥7克,川椒7克,肉蓯蓉15克,木香15克,石斛5克,防風15克,牛膝15克,白酒2公斤。
處方:將烏蛇去頭尾,焙幹。
用法:將以上各藥共搗碎,加烏蛇,用白布袋裝好,置淨器中以酒浸泡,封口,7日後可開取,去渣備用。
每日3次,每次飯前溫飲10~20克。
三、阿膠與性保健
阿膠又名驢皮膠、阿膠珠、陳阿膠、蛤蜊粉炒阿膠、蒲黃炒阿膠。
阿膠為馬科動物驢的皮,經漂泡去毛後熬製而成的膠塊。古時以產於東阿(即今山東東阿縣)而得名。主產山東、河北、浙江、江蘇等地。以色烏黑光亮,斷麵紫紅,質地硬脆無腥氣者為佳。以原膠塊用;或將膠塊打碎,用蛤蜊粉炒成阿膠珠用。
1.性味、歸經及主治
(1)性味:甘,平。
(2)歸經:歸肝、胃、肺經。
(3)主治:女人血痛血枯,血淋血尿,吐血衄血;陰虛心煩失眠,肺虛咳嗽,陰虛燥咳。
2.用法、用量與配伍
(1)用法:用開水或黃酒化服,入湯劑應烊化衝服,用於止血宜蒲黃炒,潤肺宜蛤蜊粉炒。
(2)用量:常用量5~10克。
(3)配伍:
①阿膠配熟地、當歸、黃芪、黨參、棗仁等,治療血虛眩暈心悸。
②阿膠配生地、麥冬、丹參、白芍等,治療陰虛心煩失眠。
③阿膠配牡蠣、鱉甲、白芍、麥冬等,治療熱病傷陰,虛風內動。
④阿膠配甜杏仁、百部、沙參等,治療虛勞咳。
⑤阿膠配桑葉、麥冬、杏仁、沙參等,治療陰虛燥咳。
⑥阿膠配豬苓、滑石、茯苓等,治療陰虛小便不利。
⑦阿膠配白芍、當歸、黃連等,治療陰血虧虛而又下痢膿血證。
⑧阿膠單用,治療鼻衄、便血、崩漏等出血疾病。
3.禁忌
(1)阿膠性膩,有礙消化,脾胃虛弱、納差、不思飲食者不宜服。
(2)嘔吐泄瀉者忌服。
(3)阿膠不能直接入水煎煮,多單獨蒸化服用。
4.主要成分
阿膠主含膠原、鈣、硫。膠原水解後成明膠蛋白,明膠蛋白水解產生多種氨基酸,如賴氨酸、精氨酸,組氨酸、胱氨酸等。
5.現代藥理學研究發現
(1)阿膠有加速紅細胞和血紅蛋白的生成,有抗貧血作用。
(2)阿膠有促進血液凝固作用。
(3)阿膠有對抗創傷性休克,使血壓上升的作用。
(4)阿膠有改善人體內鈣的平衡,促進鈣的吸收、留存,使血鈣有增高。
(5)阿膠能預防和治療進行性肌營養障礙。
6.性養生應用舉例
(1)治療有血虛表現的月經不調、性冷淡女子:
主證:麵色萎黃,眩暈耳鳴,四肢不濕,神疲氣乏,月經量多,色淡,性欲減退,舌淡,脈細。
處方:阿膠500克(烊化),冰糖100克。
用法:每日2次,每次2羹匙,溫開水送服。
(2)輔助治療伴有失眠易怒的月經不調性冷淡女子:
主證:口幹舌燥,心煩易怒,失眠耳鳴,神疲乏力,對男性不感興趣,甚至拒絕與男子性交,舌質淡,脈細澀。
處方:阿膠20克,酸棗仁15克,柏子仁15克,雞子黃1個。
用法:先水煎酸棗仁、柏子仁,加入雞子黃1個,待雞子黃熟時用熱藥湯烊化阿膠,溫服,每日1劑,每日分2次服。
(3)治療兼有腎陽不足及血虛的女子性欲冷淡:
主證:麵容蒼白,肢軟乏力,月經後期,經血量少;四肢不溫,腰膝酸痛,性欲冷淡,舌質淡,脈細澀。
處方:阿膠15克,菟絲子10克,川續斷10克,炒白術10克,巴戟天10克,枸杞子10克,當歸10克,西黨參10克,熟地黃10克,大棗9枚。
用法:先將後9味藥水煎,用熱藥汁烊化阿膠。
每日1劑,早、晚各1次溫服。
(4)輔助治療兼有陰虛和血虛表現的女子性冷淡:
主證:麵容蒼白,肢倦乏力,腰腿酸軟,月經不規則,經量時多時少,血色較淡,舌質淡,脈細澀。處方:阿膠、枸杞子、黨參、黃芪、麥冬各等量。
用法:煎膏劑。每支裝10克或每瓶裝200克。每10克相當於原藥材5.26克。
每次10克,每日2次。用溫開水送服。
(5)輔助治療氣血兩虧所致的女子經血不調、性冷淡:
主證:麵容蒼白,肢軟懶言,經血不調,白帶多而清稀,形體消瘦,食欲缺乏,性欲冷淡,舌質淡,脈細。處方:阿膠、紅參、白術、茯苓、熟地黃、杭白芍、川芎、當歸、益母草各等量,鮮鹿胎1~3個,黃酒適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