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8章何氏抗癌方一(1 / 3)

憑借多年的臨床經驗,我在治療癌症方麵有了一些自己的心得。治療疾病不能光靠醫生、靠藥物,更重要的,還是靠患者自己。換句話說,抗癌的主力是患者自己。

我從事癌症臨床治療工作近三十年,看到了太多的原本幾無希望的人好好地活了下來,包括晚期胰腺癌、晚期肝癌、晚期卵巢癌、已轉移的惡性黑色素瘤、骨肉瘤、一些神經母細胞瘤及多髒器轉移的患者等;也看到了許多原本完全可以活下來的患者,卻死於心理因素或由此誘發的過度治療。因此,如何幫助更多的患者自我救贖,成了我癌症臨床治療工作長期探究的重中之重。

在長期探索中,我總結了癌症患者自我心理糾治的一些招數。這些招數的選擇及踐行,對癌症患者的心態調整大有益處。因為已有千百人試用過,姑且大言不慚地把它稱為“何氏抗癌方”,以示與其他療法的異與同。

一、抗癌的主力是自己

說一千,道一萬,病生在患者身上。《黃帝內經》有“病不許治者,病必不治”之說。要其本人改變態度,積極麵對是最為關鍵的。其他人充其量隻能在旁指導、幫助、配合,代替不了患者本人的努力。因此,抗擊癌症的主力不是醫生,更不是家屬,而是患者本人。這種改變至少涉及了“四個要”:一要敢於麵對現實

首先要承認自己的生病現實,其次要盡可能多地與已經康複的癌症患者進行交流,了解他們是怎樣戰勝不良情緒的,看看在他們身上有哪些經驗值得借鑒。多了解自己周圍患癌後長期生存的“癌壽星”的生活經驗,不斷為自己添油加勁,增強精神上的安全感。

二要相信醫院、相信醫生

盡管今天的醫學存在這樣那樣的問題,但總體上是可信的。網絡時代,患者完全可以自我選擇一個可靠的醫院或醫生。從內心深處相信自己的病在這家醫院能夠得到有效治療,相信醫生有辦法治療自己的疾病。

三要相信科學

有些患者內心的負麵情緒及痛苦不能排解,常產生誤解和幻想,不僅不配合治療,反而求神拜佛,或輕信江湖郎中,這隻能延誤治療。

四要意識到精神的重要性

要能清楚地意識到負麵情緒或心態隻會破壞心身協調與平衡,導致各種症狀,加劇體內生理功能的紊亂,影響有益的治療。隻有振作起來、樂觀地對待現實、保持良好心態,才能獲得力量和勇氣、消解各種症狀、戰勝悲觀失望、促進自我康複、延長壽命、提高生活質量。

二、生活中隻有20%的事才重要

要幫助患者認識到生活中不是所有的事都非常重要,都必須認真對待,非達到完美不可。實際上,根據我們和國外的有關研究,每個人所麵對的事情中,隻有5%是非常重要和緊迫的,必須認真對待;15%~25%是比較緊迫的;剩餘的大多數並不像人們想象的那麼重要。也就是說,70%~80%的事情並不像我們想象的那麼重要。如果事事認真,勢必長期有重壓感而感到心身疲憊。長此以往,肯定會導致身體功能紊亂,從而出現許多健康問題,包括癌症找上了你!

有一個杯子的故事,是我經曆而印象深刻的實例:有個做財務出身的乳腺癌患者,在我處看了很長一段時間。她每次來總是述說“很累”,常埋怨他人。有一次打開話匣子,她說:“我活得一點兒都不稱心,回家經常與老公吵架。我和他說好,做什麼事都要有規矩,可他就是不聽我的。我叫他喝完茶杯子要放在這裏,他偏偏亂放,想怎麼放就怎麼放。我一看就來火,說:‘你為什麼不放那邊,要放這裏?’因此,每天少不了吵架,很累人!”

我說:“杯子放這裏、放那裏,很重要嗎?”她說:“我是做財務的,必須一絲不苟。這些小習慣弄不好,怎麼行呢?”我說:“杯子與你的財務數據是一回事嗎?人生麵對的隻有20%的事是必須認真對待的,剩餘的其實無所謂。這就是重要的“二八定律”。你都看這麼重,你不是自己把許多不必要當真的事當作壓力背上了嗎?你不累,誰累呢?這個累,豈不是自找的?”

她思忖良久,點了點頭,說:“也許我是過分了點兒。”我接著說:“你不學會放下80%的包袱,你的生活、你的病都很難有改變。”最後,她接受了,並一點一點地做出了調整,現在活得輕鬆多了。為什麼財務容易生這個病?我的分析,很多人就是把職業行為泛化為生活習慣,並折射到生活的方方麵麵,都想追求極致、追求一絲不苟,最後,自己把自己給拖垮了。

三、別做無謂的聯想

心理學家研究發現:許多人喜歡做自然聯想,而且往往習慣於做無謂的、錯誤的、以負麵為主的自我聯想。這在癌症患者中尤其常見。正是這種無謂而錯誤的聯想,導致許多患者始終沉浸在陰影中不能自拔,並增加了癌症轉移、複發的概率。

所謂無謂的聯想,其公式主要表現為:如果這樣……結果就必定這樣……看上去,這很自然。其實大錯特錯!比如說,有些年輕人這樣思考:“上大學非常重要,這次大學沒有考取,我的人生就一定完了;我的人生完了,後半輩子還有什麼意義呢?”不少人就因此消沉,甚至走上絕路。錯誤的聯想是如何害自己的

比如,CEA癌標稍微有點兒升高了,有的患者就老是這樣思考:“我這次指標是0.3,上次指標是0.1,下次指標就一定0.5了……幾次以後就變成5了……到達5就複發了……複發以後我就完了!因為我已做過化療,不會再有效了;我完了,我全家就沒有了……”因此,常常為一些細微變化而傷感不已,老是處在消沉抑鬱狀態。其根源就是這種無謂的聯想。

這種聯想從任何角度來說都是錯誤的。心理學家已經從思維機製角度肯定了這種思維習慣的錯誤性、荒謬性,強調了要改變這種看似自然,其實漏洞百出的思維方法。

而從邏輯角度來看,這種聯想同樣是錯誤的、經不起推敲的。即使指標間真的存在著某種上升趨勢,也隻是一種可能,充其量隻是一種可能性而已,並非必然結果。

癌症患者中拘泥於這類錯誤思維習慣的人很多。錯誤地聯想,往往自己害自己。

物理學講規律,生物學講概率

要知道,生物學和物理學完全不是一回事。物理學講的是規律,比如水加熱到100℃,常壓下肯定沸騰;生物學講的隻是一種概率,這次比上一次升高些,不等於下一次也比這次高。即便是指數升到了5,也隻是有少部分可能複發了。即便是複發了,也還有許多方法可以很好地控製。因此,它隻是一種概率,一個百分比而已,非必然性。

而且,事實表明:患者越是錯誤聯想,複發的概率越高。為什麼呢?因為這種思考方式讓患者處於緊張、焦慮、消沉,甚至抑鬱狀態。此時,患者吃飯、睡覺肯定受到影響,身體機能肯定是不穩定的,甚或極度失調的。而癌症本身就是一種“內亂”,患者這些狀態則大大加劇了內亂,不促使複發才是怪事!

車到山前必有路

其實,世間很多事情的後果絕對不像患者想象的那麼嚴重。而患者之所以老是遇到嚴重後果,往往就是患者持有錯誤聯想這一類消極思考方式的結果。很多情況下,患者之所以耿耿於懷,走不出那個困境,是因為患者把指標或某些事情看得太重要。事實告訴人們:很多事情從容應對,常常能夠柳暗花明。中國人有兩句古話說得好:“車到山前必有路”,“船到橋頭自然直”。抑鬱的人、多慮的人及很多癌症患者就容易做出錯誤的聯想,且總是把後果想得很嚴重,想得很多很多,像下棋一樣把每一步都想好了。其實,完全沒有這個必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