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宮頸癌是這樣控製住的
研究表明,促使宮頸癌發生的常是綜合因素。患者的社會環境、經濟地位、職業、生活習慣、生活中的意外事件、個性心理特征,以及性夥伴的多少、性夥伴健康情況、性行為的健康與否等,都可成為誘使宮頸癌發生的原因。因此,人們主張對宮頸癌的發生、發展應從生物、社會、心理等多方麵進行思考,亦即應該從整體上進行研究。
宮頸癌患者既有一般女性癌症患者的心理特點,又有本病所特有的一些表現。較之其他女性癌症患者,本病患者多了一些因認知上偏差所導致的心理障礙,故需對此予以有力的糾正。
如何打消宮頸癌患者的錯誤認知
首先,需要打消患者對“癌症等於死亡”的錯誤認識。此外,以下兩點也尤為重要:
(1)讓患者及家屬知曉宮頸生了癌並不“丟人”,是很常見的病理現象。
(2)即使宮頸或子宮全切了,患者仍然可以是“比較健康、很有女人味”的女性。
對於前者,可主要通過理論說服或知識傳授等來完成。一般而言,對本病有些羞恥心理的人,大多是有一定文化層次的人。故可以明確地告訴她,凡器官都會生癌,反複有炎症的器官更容易生癌,婚後幾乎所有女性的宮頸都有糜爛、潰瘍,這既是正常的,也是必然的;部分人則會癌變。促使這個癌變過程的因素,可能和工作壓力、飲食等有關。
我們就碰到過大量食用哈士蟆油(一種富含雌激素的保健品)而誘使生了本病的年輕女子。因此,不等於說宮頸生了癌,患者就是肮髒的、行為不檢點的。通常,多數患者在醫師的善意和有效疏導下,會從羞恥情緒中走出來。
對於後者,則可以明確告訴她:宮頸切除會對生活帶來一些影響,但通常不至於影響很大。很多人仍能過正常的夫妻生活,對放療造成的損害和因治療導致的容顏影響也是可以有所糾正的。即便是子宮連陰道、附件全切了,隻是等於早點進入女性絕經期,也不是恐怖到如何嚴重的地步。這種對生活的負麵影響一般會隨著治療的完成、生病時間的延緩而逐漸消退。倘若心理上走不出來,那負麵影響常常會更持久些。
對宮頸癌患者的心理支持,必須兼顧這類患者的防禦性心理。因此,醫生與患者的交流宜以私下交談為主;涉及敏感部位、敏感症狀時,醫生要以嚴肅、尊重的口吻來講述;而有些症狀不宜太直截了當地追問。若有可能,最好由女性醫師來進行首診,或有女性醫護人員在旁時更為合適些。
醫生具體應該怎麼做
(1)心理慰撫:對新確診的宮頸癌患者要熱情接待,為她創造一個舒適、安靜、整潔、和諧的環境。鼓勵家屬、親友多接近患者,給予心理安慰,對患者要熱心、和藹、親切,幫助她克服不良心理,盡快減輕其恐懼心理,穩定其情緒,耐心解答疑問,鼓勵其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心。
(2)建立良好的醫患關係,取得患者的信任:對敏感、多疑的患者,醫務人員在患者麵前應表現得鎮定、自如、得體;說話流利,決不含糊,隨時了解患者的心理狀態,及時調理,糾正患者不良狀態;以微笑、周到、親切的服務態度,適當、耐心、細致的解釋說服,以及嫻熟的醫療技術來贏得患者的信賴。
(3)耐心傾聽患者訴說。同時,要對患者實施健康教育,使其正確認識本病,克服僥幸心理。
(4)調節患者及家屬的情緒,鼓勵家屬積極配合患者戰勝疾病。
(5)請同種病的康複者給患者介紹親身感受和經驗,讓患者看到實實在在的希望。
(6)善於給予支持:患者患病後情感特別脆弱,特別是女性患者感情特別細膩,擔心自己會喪失對家庭及社會的作用。醫務人員對患者應多一份愛心、關愛、友誼,想患者之所想,急患者之所急,並盡可能滿足其生理及心理需要,努力消除患者心理上和軀體上的疾病。
(7)經常與患者交談,了解患者的心理變化:由於手術部位有一定敏感性,因此,術前有必要做好解釋工作,講明盡早手術的目的、進行各項操作的目的、講解手術的必要性及成功的範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