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肝癌是這樣控製住的
中國是肝癌第一大國。肝癌素有“癌中之王”的惡名,它常常進展神速,許多療法似乎是杯水車薪、無濟於事。因此,它給人帶來的不僅是身體的折磨,更是心理的沉重負擔和極度消極的情緒及心態反應。
許多人與其說是死於肝癌,不如說是被肝癌嚇死的!作為一個不傳之秘,醫師生了肝癌常常死得更快,就是很好的例證。不要以為這些隻是極端的例子。其實,類似的現象普遍存在。
湯釗猷院士說過一個案例:一個小青年得了肝癌,開始不知情,住在病房裏又蹦又跳,沒有任何症狀。趁護士長不在時,他偷偷跑去辦公室看了自己病例,得知自己患的是肝癌後,當時就懵了,從此以後一聲不吭、一蹶不振。之後他再也沒起過床,不久就死了。
我救治及接觸過上千例肝癌患者,治療成功者不計其數。感悟到肝癌的確比較難治,但治療成功者也不在少數。在長期觀察當中,我注意到一個現象:盡管肝癌的生存率和生存時間與肝癌的性質、手術和其他治療方法合理與否等有密切關係,然而個性、情緒、心態等也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肝癌患者的預後。
為什麼肝癌多次轉移的人能活二十多年
我先舉一個簡單的例子。大家知道,啟東、海門地區是肝癌高發區,我的臨床患者當中就有一大批海門來的肝癌患者,我稱他們是“海門幫”。
他們中最長的已經患了二十多年,且複發過2次;最短的也有五六年。總共活過了5年以上的,不下二三十個。他們中很多人都還在工作,有些是局級領導,甚至有一位手術後沒幾天,就承擔了奧運羽毛球館的建設項目(總承包商)。那是2003年的事,我當時極力勸阻他,因為這可不是開玩笑的,建設項目的承包商多累、多煩啊!可他不在乎,一邊吃藥,一邊管項目。現在已經過了八年多了。其中還有一些當時肝癌沒法手術切除的患者,現在也還優哉遊哉地活著,已活了七年多。
海門“肝癌幫”中領頭的黃先生,癌齡已經21年了,複發過多次。現在他不僅活得很好,而且生意還做得紅紅火火的!老黃自己說:“活了二十多年不算長。盡管多次複發,我也不怕,我還要一直活下去,活到七八十歲!”
吳孟超教授更有個案例:20世紀60年代有個肝癌患者動了手術,直到本世紀初還活著,也活了五十多年了。因此,老黃的要求並不高,完全能夠實現!
其實,老黃就是最好的示範!大家都說:“老黃活著,我們就能活著!”老黃經常把新患者介紹到我這裏來,我也給他們鼓勵,所以形成了一個正性的鼓舞與激勵,而不是恐懼及擔憂。如果說一個肝癌患者能長期活下去有偶然因素的話,那麼一個“幫”能夠讓幾十個肝癌患者長期活下去,這可能就是規律!
對肝癌患者來說,相互之間的鼓舞與激勵太重要了。用他們的話來說就是——要找到“組織”!正是這個“組織”幫助大家調整好心態,這就是促使他們能很好活下去的重要因素之一。奇跡就是這樣創造的!
醫院院長肝癌複發,靠中醫藥優哉遊哉地活著
如東某醫院的一位外科醫生,曾經做過院長。他是2004年患的肝癌。他手術以後不久就複發,做了一次介入治療,很痛苦。不久後便又發現一個小病灶,AFP直線上升,超過幾百。這時,他已經開始參與當地癌症康AFP是甲胎蛋白的英文縮寫。甲胎蛋白是診斷原發性肝癌的特異性腫瘤標誌物,具有確立診斷、早期診斷、鑒別診斷的作用。
複俱樂部的領導工作,看到許多患者保守治療活得不錯,故不願再用介入等創傷性方法治療,想借助中醫藥來控製病情。
2005年年初,他開始尋求我的支持,單純以中醫藥為主治療調整,隻是定期做些西醫檢查。大概一年到一年半,所有指標都下來了,腫塊未再看見。現在他的指標一直都表現得完全正常,而且還在從事推動當地癌症患者康複的社會公益工作,同樣活得優哉遊哉的!近幾年來,AFP檢查指標一直在2~3之間。而且,他一家大大小小多口子都成了我的朋友與患者!
為什麼患肝癌多年的人還能工作在第一線
我有一位患者,現任一所大學的副書記兼紀委書記。他來找我時是2008年的上半年,是另外一所大學醫學院院長介紹來的。他當時患了晚期肝癌,無法開刀了。後來因為看過我的書,他的心態調整得不錯。當時,他在治療中配合用了索拉菲尼(一種靶向藥物),因為劑量太大,副作用很大。我讓他中醫藥治療跟上去,索拉菲尼劑量嚴格控製。現在,他用索拉菲尼隻有1/3量到半量,以中醫藥調理為主。
從2009年起,他恢複半天工作,現在已經恢複整天工作。兩三年下來,他不僅體內恢複得很好,而且肝上沒再出現新的病灶。原病灶部分出現液化,部分有所消失。現在,他帶癌生存,仍舊天天工作在第一線上。他覺得工作對他來說,既充實了生活,又帶來了樂趣!
患了晚期肝癌,還能當上爸爸
我最喜歡舉的例子是深圳林先生的例子。他是2003年的晚期肝癌患者,無法手術,因為對碘過敏,也沒法做介入,就隻能接受我的中醫藥治療,且可以說主要依賴中醫藥(因為西藥他隻用抗病毒藥)。他當時隻有26歲,體質特別虛弱。在當地康複樂園的大力支持下,他努力參加了各種各樣的社會活動,一點點地,控製得不錯。這在當地引起了轟動。深圳患者常常說:“隻要他還活著,他們就有希望!”
更值得一說的是:他2009年結婚,2011年8月份他給我發了條短消息告訴我,他喜得貴子了!
盡管他的肝癌沒有切除,但是他也能結婚,並能生子。所有這些都說明了一個問題:肝癌是比較難治,可以說是所有癌症中最難治的之一,但是肝癌不等於死亡!對於肝癌患者,調整心態,優哉遊哉,從容應對,至少為你順利康複增加了相當的籌碼。
得肝癌的人一定要改掉以下個性
肝癌患者臨床上常有鮮明的個性特征:
1.急躁、易怒
很多肝炎、肝硬化發展而來的肝癌患者,常常表現出急躁、易怒,動不動即發火,情緒很不穩定。中醫認為這是“肝主怒”之故,不改善此情緒,肝癌很難穩定。若隻知直截了當地勸說,或說教式地批評,常如隔靴搔癢,無濟於事。這是臨床常見的難題。這時,醫師應巧妙地加以糾治。
2.特別糾結於指標
肝癌患者常因內心恐懼而特別注意檢查指標變化,並因此而念念不忘,一刻也不能自我放鬆。其實,作為一個臨床規律,肝癌患者在治療初的一兩年內,各項指標波動,包括影像學檢查常出現這問題、那問題,是必然之事。這時,回避問題,無益於解決患者內心的恐懼;視而不見,患者會認為是不負責任。
正確的對策是:一方麵事先告知患者,肝癌的有效控製常須2~3年時間,這期間可能會有些波動,這是規律,不必太在意;另一方麵,不要經常在患者麵前談論疾病感受或指標問題,有時指標有些偏頗,應善於打“馬虎眼”,甚至可以“以假替真”。而對於患者來說:應了解規律,泰然處之,從長計議。不宜過分地關心於指標的升降,以免激起自己持續的焦慮不安。
3.疲勞
臨床觀察表明:肝癌患者特別忌諱疲勞。這個疲勞既指精神上,更包括體力上。我的臨床教訓中,有過因為過度練郭林功導致肝癌複發的,有過因為搬家、裝修房屋、子女結婚導致肝癌複發,甚至導致死亡的!因此,對肝癌患者來說,避免體力和腦力疲勞是個關鍵。
我們的做法是引用中醫學經典理論之“肝者,罷極之本”(《黃帝內經》),以告誡各類肝病(如慢性肝炎、肝硬化,特別是肝癌)患者。所謂“罷”,念“羆”聲,古通疲勞的“疲”。意為肝主一身筋肉肌腱,人之運動,有賴於肝。故肝有病,易見疲憊乏力。而且,肝癌的疲勞有個特點,往往是下肢有點酸楚就算是疲勞過度,這一點要特別告誡。
肝癌調整法麵麵觀
心態和情緒的調整隻能依賴自身,別人最多隻能幫點兒忙,這一點對肝癌患者首先需要強調。